昔人研材是处有,其后仅称端与歙。
端既盛行歙亦衰,羚羊日苦锥凿及。
年来端产亦告尽,竭泽而渔苦不给。
厉阶徒为有司梗,生者不敷采者急。
石工因之竞售欺,冬花无瓤青花涩。
孤冢谁招常侍魂,清风莫溯包老笈。
有司之困纵莫怜,亦应稍为地脉摄。
是谁为我告天子,封山罢贡足安缉。
鸲鹆夜眠睫不惊,水云重吐新蕉叶。
【译文】
从前研溪这个地方,人才辈出,后来才被人们称道。端州因为人才兴盛而衰败,羚羊也因日日夜夜的锥凿而痛苦不堪。如今端州的人才也已经告罄,涸泽而渔,却苦于供给不足。
治理端州的官员,只是为有司设置障碍,生者不足,采者有余,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石工们因此竞相售卖石头,冬花没有瓤,青花涩口。
荒废了常侍的陵墓,招来的常侍魂也无所安息;清风无法追溯到包老的书中,包老的书也无人问津。
虽然有司之困,但是也不应该不怜惜土地的脉气。
是谁为我向天子报告,封山罢贡,足以安定天下?
鸲鹆夜里睡觉睫毛也不抖动,水云重吐新蕉叶。
【注释】
研溪:地名,在广东肇庆。
端州:即端砚。
羚羊:羚羊角。
石工:制砚工人。
石工因之竞售欺:石工为了牟取暴利而争相出卖砚台。石工竞卖砚台,是因为砚台供不应求,他们为了谋取暴利而相互竞争。
厉阶:指苛政。
生者不敷:指生产的人不够养活采石人。
采者急:指采石人急于得到报酬。
石工因之竞售欺:石工为了牟取暴利而争相出卖砚台。石工竞卖砚台,是因为砚台供不应求,他们为了谋取暴利而相互竞争。
冬花:冬天开花的植物,这里指砚花。
无瓤:没有内膜或中心部分。
包老:包拯,北宋名臣。
有司:官吏或地方行政长官。
【赏析】
是诗人对端州历史和现状的评论。首句写研溪人才辈出;第二句写“端州”因人才兴盛而衰;第三、四句写由于人才枯竭而使端州陷入困境;五、六句写治理端州的官员为有司设置障碍,导致生产与采石人之间产生矛盾;第七、八句写采石人因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而导致生产受到影响;第九、十句写采石人急于得到报酬而导致石工争相卖砚;十一、十二句写石工为了牟取暴利而争相出卖砚台;最后两句写端州因缺乏人才而陷入困境。全诗通过对比手法,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只顾眼前利益,不重视长远发展,以致造成严重后果的罪恶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