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翔负直节,垂老乃投荒。
饥啖荔支实,渴饮诃子汤。
未知粤后进,阿谁为登堂。
至今寓寮畔,书带尚成行。
我亦肮脏人,南来漫鼓箧。
浮屠不知儒,但礼六祖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及写作背景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作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筛选出相关的诗句,最后再进行赏析。本首诗是诗人自注的一首游光孝寺的五律,全诗四联。

其一,“仲翔负直节,垂老乃投荒。”意思是:张伯玉(仲翔)年轻时就有正直的气节,到了晚年却到岭南去了。

其二,“饥啖荔支实,渴饮诃子汤。”意思是:在广东吃到新鲜的荔枝,口渴的时候喝到山兰草熬成的汤药。

其三,“未知粤后进,阿谁为登堂。”“未知”二字,既点明自己此行目的,又暗含了因循守旧、不愿进取之意。

其四,“至今寓寮畔,书带尚成行。”意思是:如今我住在客舍的旁边,书信都写满了两行。

其五,“我亦肮脏人,南来漫鼓箧。”“肮脏”指污浊、不洁,这里用来自嘲,说自己是个不干净的粗人;“鼓箧”,谓携带行李。

其六,“浮屠不知儒,但礼六祖塔。”“浮屠”即佛家之人,“六祖”指禅宗六代祖师,“礼六祖塔”指拜谒六祖慧能之墓。

【答案】

译文:

张伯玉年轻时就很有气节,后来年纪大了才来到南方。他吃了新鲜的荔枝,喝了山兰草熬的汤药。我来到岭南,不知道谁是当地的学者,也没有人让我进入他的家门。我在旅馆旁住下,信都写完了。我也是个肮脏的人,来到这里只是随便地收拾了一下行装。佛家的人不懂得儒家的道理,他们只是去拜祭六祖的坟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大中五年(公元861年)游光孝寺时写下的。这首诗以记游的形式,描写了自己游历岭南所见所闻。开头两句交代了自己的身份与来意:张伯玉(仲翔)早年就很有气节,后来年纪大了才到南方来。他吃新鲜荔枝,喝山兰草熬的汤药。这两句从两个方面写出了他游历岭南所见所闻,一方面突出了他的气节,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对南方的向往。接着四句是他在岭南所见所感:他来到岭南之后,不知道谁是当地的学者,也没有人让他进入他的家门;他在旅馆旁住下,信都写完了;他也是个肮脏的人,来到这里只是随便地收拾了一下行装。这四句诗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他在岭南所见所感。

中间六句是他在岭南所见所闻:他来到寺庙里,看见僧人都在做礼拜;他看见和尚们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金饰的头冠,手持佛珠,口念经文,十分虔诚。这些僧人都是佛教徒,他们信奉佛教,所以才会如此虔诚。而佛家的人不懂得儒家的道理,他们只懂得去祭拜神像。这两句诗从佛教和儒家两个角度写出了他在岭南所见所闻。

最后两句是他对岭南的观感:我也是一个肮脏的人,来到这里只是随意地整理一下行装。佛家的人不了解儒家的道理,他们只知道去拜祭神像。这两句从佛家和儒家两个角度写出了他对岭南的观感。

这首诗以记游的形式,描写了自己游历岭南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对南方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