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应有寄,我老已将休。
为抚遗编在,宁徒一研留。
膏肓咸五失,师友重千秋。
此意沉吟久,无为石丈羞。
六诏山深处,王郎故物存。
谁披韨水帖,又遇越公孙。
十笏精灵聚,中原文献尊。
需君学成日,重酹片云根。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伯长学士研习诗歌所作的赠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友谊的赞赏和祝愿。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1. 斯文应有寄(译文:世间的学问应该有所寄托)- “斯文”指的是文化、学问,”寄”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寄托或传扬。注释: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2. 我老已将休(译文:我已经老了,该休息了)- “休”在这里有结束、不再的意思。注释: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流逝,自己年老体衰的感慨。
  3. 为抚遗编在 - “抚”在这里是抚摸、整理的意思。”遗编”指旧时的文集。注释:表达了诗人希望整理并保留朋友遗留下来的文集。
  4. 宁徒一研留 - “宁”意为宁愿,”一研”可能是指一本诗集或书籍。注释:表示诗人愿意投入精力来整理这本诗集。
  5. 膏肓咸五失 - “膏肓”指的是病入骨髓的地方,”咸”意为全部,”五失”可能是某种损失或遗憾。注释:可能指书中所有有价值的内容都已经丧失或遗失。
  6. 师友重千秋 - “师友”指的是师生和朋友,”重”是重要的意思,”千秋”表示时间很长,千年。注释:表达了诗人对师友情谊深厚的怀念。
  7. 此意沉吟久 - “此意”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心意或意图,”沉吟”是沉思、思索的状态,”久”表示长时间。注释:描述了诗人深思熟虑的情感状态。
  8. 无为石丈羞 - “无为”可能指不做某事,”石丈”是对人的一种尊称,”羞”是羞愧、感到惭愧。注释:表达了诗人不愿因自己的疏忽而让朋友感到羞愧。
  9. 六诏山深处 - “六诏”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概念,”山深处”表示在山区的深处。注释:描绘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10. 王郎故物存 - “王郎”可能是一个人名,”故物”指的是过去的物品,”存”表示存在。注释: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11. 谁披韨水帖 - “披”可能是打开的意思,”韨”是古代的一种服饰,”水帖”可能是书信、文件等。注释:暗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和交流。
  12. 又遇越公孙 - “越”可能是地名或姓氏,”公孙”是对男性的美称,”又遇”表示再次遇见。注释: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再次相遇的惊喜。
  13. 十笏精灵聚 - “笏”是古代官员手中的板子,用来记录事务,”十笏”可能是指十份文件或笔记。注释:描述了诗人聚集了多位文人的智慧和才识。
  14. 中原文献尊 - “中原”指的是中国中部地区,”文献”指的是文献资料,”尊”表示尊敬、尊贵。注释:表达了诗人对中原文化和文献的珍视。
  15. 需君学成日 - “需君”可能是期待之意,”学成”表示学业有成,”日”表示时间。注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学业成功的祝福和期待。
  16. 重酹片云根 - “酹”是古代祭祀的一种方式,”片云根”可能是一块云母石,用于祭祀。注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和深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从整理遗稿到表达思念,再到珍惜这份友情,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诗人对朋友的珍视和尊重。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不仅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也表达了对知识传承和自然美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