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山刬去禺山削,南汉荒唐不待论。
只合三春明月夜,花田花下吊花魂。

【注释】

艇子:小舟。冶春词:指唐张志和的《渔歌子》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后泛指游湖词作。其四:指词中第四首。禺山:即越王勾践所葬之墓。南汉:五代十国时刘隐所建的南汉。荒唐:荒乱。三春:春季三个月。吊花魂:悼念亡国之君,意同哀悼花魂。

【赏析】

此词为《渔歌子》词的第四首,写在南汉灭亡后的清明节日里,作者来到越王墓前凭吊,感慨历史兴亡,抒发故国之思。全词意境凄美,含蓄深沉。上半阕以景衬情,借自然景色烘托哀愁之情;下半阕直抒胸臆,表达对亡国的痛惜与哀悼。全词以“只合”二字领起,点明“只合三春明月夜,花田花下吊花魂”的主旨。“只合”句是说只有这三月的月夜才符合这样的情境,而在这花田花下吊唁亡国之君,正是情理之所当为。“只合”二字既承前文“南汉荒唐不待论”,又启下片结句“吊花魂”,是全词的纲领。

“番山”、“禺山”,都是越王勾践的坟墓,这里代指越国,也暗示了作者怀古伤今之意。“刬去”二句,言越王坟前的山岭被铲平,越王坟也被削平。“南汉”,指南汉,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国,刘隐所建,后为宋所灭。“荒唐”,指刘隐荒淫误国,不理朝政。这两句写越王墓的凄凉景象,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越王墓的荒凉,虚写南汉的荒唐。

“只合”句紧承“只合三春明月夜”而来,点出吊花魂的主题,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三春”指初春、仲春、暮春,也就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吊花魂”,就是祭奠花神。花魂,本指花朵的灵魂,此处用典,指代南汉的亡国者。“吊花魂”三字暗含着作者对亡国者的同情与惋惜,寄托了对南汉亡国之君的哀悼之情。

“只合”二句是全词的关键,是全词的中心句。“只合”二字,既是承接前面的实写,又是引出下文的虚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三春”二字,既是写季节,又是点明时间,同时还是点明地点,交代了作者所处的环境。“明月夜”,则写出了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花田花下”,既指越王墓,又指花田的花丛之下,是吊花魂的地方。“吊花魂”,是祭奠花神,也是祭奠南汉的亡国之君。这一联既点出了地点,又点明了主题。

最后一句“只合”,承上启下,既承接前面的实写,又引出下面的虚写,同时还有承接前面“三春”之意。这一句中的“只合”二字,既是总结全词,又是引发下片的过渡。“三春”既是点明时间(春天三个月),又是点明地点(三春的明月之夜),同时还是点明特定环境(三春的明月之下)。“明月夜”,既点明了时间(夜晚),又点明了地点(明月之夜),还点明了特定环境(月夜下的花田花下)。“花魂”,既指花神,又是南汉的亡国之君。这一连串的地名和名词,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同时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词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亡国的痛惜。全词意境凄美,含蓄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