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过梅墅午麻溪,别制秧歌被耦犁。
我亦来分馀馂好,汤公祠下啖豚蹄。
诗句解释与赏析#### 第一句:
- “庆湖课耕图为秋塍”: 描述了一幅画,描绘了秋天的田野景象。”庆湖”可能指的是一个湖泊或者地名,而“课耕图”可能指的是描绘农田耕作的画或图像。”秋塍”是指秋季的田埂,也即田间的小径。
第二句:
- “朝过梅墅午麻溪”: 描述了一个时间上的变化,从早晨经过梅墅到中午经过麻溪。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在一天中经历了不同的活动或风景。
第三句:
- “别制秧歌被耦犁”: 此句表明诗人制作了自己的秧歌(一种农事活动时的歌曲),并且使用耦犁(一种用于牵引和耕耘的工具)进行耕作。这里的“被耦犁”可能意味着用耦犁作为动力来辅助耕作。
第四句:
- “我亦来分馀馂好”: 这个句子表达了诗人自己参与农耕,享受劳动成果的情感。”馀馂”是余下的饭菜,在这里比喻为丰收后剩余的食物。
第五句:
- “汤公祠下啖豚蹄”: 描述了在一个叫做汤公祠的地方享用豚蹄(一种猪肉食品)。”汤公”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也可能只是地名或祠堂的名称。
整体分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不同时间和场景下的农耕活动和感受,展现了一种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态度。通过使用具体的农具(如耦犁、秧歌)、季节变化(如朝过梅墅、午麻溪)以及食物(如馀馂、豚蹄)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示了农耕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传达了一种简朴生活的幸福感。此外,诗中的地名和人物名字(如汤公祠)增添了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感。整首诗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是一首表现田园风光和个人农耕体验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