鲒埼亭下户长扃,未死心犹在六经。
但使稍能窥坠绪,馀生不敢叹沉冥。
【注释】
东芗林:即东林寺。
鲒埼(xiá)亭:地名,在今江苏常熟。
户长:指东林寺僧人的住持。
扃(jīng):闭。
六经:儒家经典,包括《诗》《书》《礼记》《易》《春秋》和《乐经》。
窥坠绪:指探求佛学中的“坠绪”,即未尽之旨。
沉冥:指隐居山林而不知世事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作者为浙江温州人,时年五十岁,是一首赠友并自勉之诗。
首句说东林寺下有座山,山上林木葱郁,鸟语花香;第二句写山下寺庙里的和尚们,虽然已经死过不少人,但他们的心依然留在了六经之中。
三、四句说:如果能稍微知道一点佛教中的“坠绪”,就不敢再叹自己一生没有建树。
全诗以“东林寺”和“鲒埼亭”起兴,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兴趣。
诗人早年出仕,后来辞官归隐,对官场上的尔诈我虞十分厌恶,于是寄情于佛门,与僧徒为伍,过着一种远离尘嚣、恬淡闲适的生活。
他虽已退隐多年,但心系天下,关心国家大事,仍想有所作为。
本诗前两句写景,用“东林寺”和“鲒埼亭”起兴,后两句抒情,表达自己对佛教的兴趣。
诗人晚年退居林下,过着隐居生活,对官场上尔诈我虞深感厌恶,因此寄情于佛门,过起了与世无争的清静生活。
他虽然已退隐多年,但仍心系天下,关心国事。
所以当听说有人从佛门中窥见“坠绪”时,便感到欣喜不已。
因为这表明自己并未完全放弃政治追求,还渴望着有所作为。
即使余生尚长,也不敢轻易叹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仕途的无奈与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