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亲㦲锡类诗,华堂争诵锦归时。
椎牛我自知难逮,只合空江理钓丝。
【注释】
东芗林:在今福建闽侯县东。八赤:即闽中,今福州一带。舟船泛指渡船或小轮船。㦲:赐,赐予。诗:《诗经》里的《大雅·文王》有“文王烝哉”的诗句。华堂:指华丽的殿堂。争诵:竞相吟咏。锦归时:形容诗文之美如锦绣,光彩夺目。槌牛:比喻写诗作文章。我自知难逮:意思是说我自认为难以赶上。只合(应该):只应。空江理钓丝:意谓只有空荡荡地驾一叶扁舟,顺着江流去垂钓。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赋法写景,颔联以比法写情,颈联以拟人法写物,尾联以景语作结,浑然一体。
这首诗是诗人在任福建提举后,于淳熙六年(1179)所作。诗中的“东芗林”,当指福州东郊的芗林山。作者因被罢官而心情郁郁,于是乘舟东下,来到芗林山下的东芗林,并作了这首七律。
首联写诗人来到东芗林。起句说,天子亲自给臣下赐以恩典、诗歌,让臣下在华丽庄严的殿堂上争相吟咏,其文采之美丽,如同锦绣一般耀眼夺目。这里用一个典故,点明自己的官位和所受的恩宠。第二句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心情。“椎牛”原指杀一头公牛祭祀天地,这里用来说明诗人虽然得到天子的恩宠,但内心却并不满足,因为自己知道难以赶得上这样的荣宠,所以只好借酒浇愁了。颈联写诗人在东芗林游玩,看到江上的渔船,不禁想起自己过去在船上垂钓的日子。尾联写诗人在东芗林游玩完毕之后,乘着小船顺江而下,回到了家乡,心里想着自己的处境,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