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而学道老无成,忽忽浮湛度我生。
岂有朝簪还入梦,每于时事尚关情。
笑看双鬓知黄落,渴愿诸公奏治平。
太白乍传临井纽,不禁中夜倚柴荆。
【注释】
- 双韭山房:作者自号。
- 董生、秉纯兄弟:指作者的朋友。
- 道学:道家学说,即道教。
- 老无成:年老时没有成就。
- 浮湛(zhàn):形容心情不定,心神不宁。
- 朝簪:古代官员戴的冠。
- 中夜倚柴荆:半夜里靠着篱笆门坐着。
- 太白:李白,作者自号。
- 临井纽(wěi):《汉书》记载,王莽篡汉自立后,有“井”字纽的铜印,上面刻着王凤、王音、王谭的名字,王莽篡位前就铸造了这枚铜印。后来王莽篡夺西汉政权后,又铸造了一枚“新”字钮的铜印,上面刻着他的名字,表示自己称帝是名正言顺的。这里指王莽篡汉之事。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初年(公元742年),作者与好友在双韭山房中夜话,抒发了对时政的关注和对朋友的关怀之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切忧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之情。
首句“双韭山房夜话示董生秉纯兄弟”,点明了诗人与董生秉纯兄弟的友谊,并交代了此次夜话的背景。接着三句“少而学道老无成,忽忽浮湛度我生。岂有朝簪还入梦,每于时事尚关情。”诗人感叹年老未成大事,心情不宁,同时对时局感到忧虑,担心国家的安危。最后两句“笑看双鬓知黄落,渴愿诸公奏治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爱和期待,希望他们能够在治理国家方面取得成功。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切忧虑,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时事的关注和对友情的珍惜,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