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相逢傍绿莎,匆匆又复唱骊歌。
眼明北海情如此,心逐南宫老奈何。
射雉台旁秋水阔,峭帆亭上柳枝多。
殷勤折赠怜同调,勉拟乘槎一溯波。
注释:
- 青县访同年亓暄岩:拜访同乡亓暄岩,也就是同乡好友。
- 明府话旧即日赋别二首:在亓暄岩家与好友谈旧事之后,立即写诗作别。即日,指当天。赋别,即写诗告别。
- 其二:第二首。
- 草草相逢傍绿莎:匆忙中相遇,就靠着绿莎草地。
- 匆匆又复唱骊歌:又唱起别离的歌曲。
- 眼明北海情如此:眼睛明亮如北海一样,情感如此深厚。北海,指北海郡,古代地名,这里比喻友人情谊深厚。
- 心随南宫老奈何:心中随着友人老去而感到无可奈何。南宫,指东宫、太子所居的官署。
- 射雉台旁秋水阔:射雉台旁的秋天水显得格外宽广。射雉台,古迹名,在今山东泰安市北。
- 峭帆亭上柳枝多:在峭帆亭上看到柳枝很多。峭帆亭,古迹名,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北岸。
- 殷勤折赠怜同调:殷勤地折下树枝赠送朋友,因为你们都是志同道合的人。
- 勉拟乘槎一溯波:我努力效仿古人乘槎船逆水而上,追寻你的踪迹。乘槎船,传说有乘槎船能逆流而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拜访友人亓暄岩后写的两首诗歌中的第二首。第一首已经提到了“即日赋别”,说明诗人和亓暄岩的离别时间很短,所以这首诗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第一句“草草相逢傍绿莎”。这里的“草草”一词用来形容两人相见的时间很短,没有太多的交流和相处。而“傍绿莎”则描绘了他们在绿莎草地边相遇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
第二句“匆匆又复唱骊歌”。这句诗中的“匆匆”一词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相见的时间之短。而“唱骊歌”则是指他们即将分离,不得不再次唱歌告别。这里的“骊歌”通常指的是别离时的歌声,所以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
第三句“眼明北海情如此”,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友人的情谊比作北海郡一样深厚。北海郡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友人的情谊深厚,既形象又生动。这里的“情如此”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情谊深厚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第四句“心随南宫老奈何”,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老去的无奈之情。南宫是古代东宫、太子所居的官署,这里用来比喻友人老去的状态。而“老奈何”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老去的无奈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担忧。
第五句“射雉台旁秋水阔”,这句诗通过描绘射雉台旁边秋天的水景,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射雉台是古代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里用来作为背景来衬托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秋水阔”则形容了秋天水的辽阔,让人联想到友人的身影,进一步增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六句“峭帆亭上柳枝多”,这句诗通过描绘峭帆亭上柳枝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峭帆亭是古代的一个名胜古迹,这里用来作为背景来衬托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而“柳枝多”则描绘了秋天柳树的茂盛景象,让人联想到友人的身影,进一步增强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第七句“殷勤折赠怜同调”,这句诗句中的“殷勤”一词表明诗人为了表示对友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特地折下树枝赠予他。而“怜同调”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理解和支持,认为你们都是志同道合的人。这里的“折赠”既是诗人对友人的敬意,也是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两句“勉拟乘槎一溯波”,是整首诗的结句。这里的“乘槎”一词来自传说,指乘槎船逆流而上寻找仙人的踪迹。这里用作自喻,意思是诗人努力效仿古人乘槎船逆水而上,追寻你的痕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期盼重逢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