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圣有庭训,所闻在诗礼。
虽然国与家,为学无二理。
昨者来江东,相距三千里。
迢遥蓟北云,念之不能已。
凌晨发邮筒,开缄字满纸。
语语皆天真,读书毕四子。
龆年识进修,兹意良足喜。
还宜日就将,无令有间止。
大禹惜寸阴,今当重分晷。
披卷慕古人,即事探奥旨。
久久悦汝心,自得刍豢美。
【注释】
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皇太子启至:皇太子李善基前来问候。
所闻:所学到的。在诗礼:指《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中的道德规范与礼仪制度。
国与家:国家和个人。
二理:二方面的道理,指家庭和国家两方面的道德修养。
三千里:指距离。
迢遥:遥远。蓟北:古郡名,治所在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
凌晨:早晨。发:出发。
语语皆天真:每句话都像天籁般纯真。语,说或读。天真,纯朴自然。
四子:《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龆年:童年。
日就将:每日都要学习。将,读作“jiàng”,每日,每天。
间止:间断、停止。
重分晷:重新分配时间。晷,古代计时用的圭表。古人把白天分为十二时段,称为“晷”。
披卷:阅读书籍。
即事:根据当前的情况或事物而思考。
奥旨:深奥的道理或主旨。
悦汝心:使你心情愉悦。汝,你。
自得:自己感到满意。刍豢(ch6n)美:饲料和美味的肉食。比喻不劳而获的享受。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著名文学家揭傒斯为太子李善基撰写的《致太子启》。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学习应从诗歌和礼仪入手,要注重道德修养,不可偏颇于任何一方。而后半部分则讲述了太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如每天坚持学习,不间断地读书,以及通过阅读来领悟书中的道理,达到心灵愉悦的境界。同时,还鼓励太子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以便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最后,作者以“长久”和“自得”两词作为结束,表达了他对太子的祝福和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太子的关心和期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教育和学习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