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理参天地,经书辅国朝。
勿劳民力尽,莫使俗氛嚣。
不误农桑事,须轻内外徭。
风高林鸟静,雨足路尘消。
视察焉能隐,行藏岂可摇。
桑榆虽景暮,松柏后霜凋。
长养春容盛,宽严君德调。
倦勤应不免,对越愧明昭。
注释:
六十一年春斋戒书:指作者在六十一年春天开始斋戒。
性理参天地,经书辅国朝:指性理学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经书是国家的支柱。
勿劳民力尽,莫使俗氛嚣:不要让百姓劳苦到极点,不要让世俗的纷扰扰乱人心。
不误农桑事,须轻内外徭:不要耽误农忙和桑树的种植,要减轻国家的赋税和徭役。
风高林鸟静,雨足路尘消:风吹过树林鸟儿安静下来,雨水洒在路上尘土被洗刷干净。
视察焉能隐,行藏岂可摇:考察政务时岂能隐藏身形,行动或退隐又怎能动摇?
桑榆虽景暮,松柏后霜凋:虽然太阳落山,但松柏仍然挺拔不倒。
长养春容盛,宽严君德调:春天里万物生长旺盛,君王应该宽厚仁爱。
倦勤应不免,对越愧明昭:我虽然已经厌倦了官场的生活,但面对皇帝,我深感惭愧。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六十一年春天开始斋戒时所写的。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和民生关怀的关注,以及对个人进退和德行修养的思考。诗人认为,性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源,经书是国家的支柱,不应过度劳累百姓;要关注农桑事务,减轻赋税和徭役,让百姓能够安心生活;同时,也不能忽视官员的考察和进退,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个人。诗人还强调了君王应以宽容仁爱之心对待臣民,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力量。整首诗体现了作者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