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夜何尝歇,殷勤六十年。
岁华催短鬓,寸晷惜担肩。
丰歉无推数,平成在事先。
人安为国瑞,谷熟是民天。
惭抚陶甄治,思将法令蠲。
云浓春气早,风静漏声传。
南陌银花遍,东郊绣壤连。
管弦喧里巷,灯火接山川。
不为私情扰,宁耽宝馔延。
祗期民俗厚,敢诩治功全。
礼让传家教,诗书戒往愆。
翠烟笼畎亩,泛泛润桑田。

五十五年正月十二癸卯立春是日风从东北而至

译文:五十五年正月十二日,立春这天,风从东北方向吹来。

注释:五十五年:指元丰五年(1082) 十二月六日,宋神宗病死;翌年闰二月八日,王安石被罢相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二月初。

问夜何尝歇,殷勤六十年

译文:夜晚何时停止?已经辛勤劳作六十年了。

注释:“夜何尝歇”:夜以继夜地劳作,不停歇。“殷勤六十年”:辛弃疾在这里自叹辛苦劳累了六十年。

岁华催短鬓,寸晷惜担肩

译文:岁月催人老,时间不待人,我们珍惜每分每秒。

注释:“岁华”:指时光、岁月。“催短鬓”:使人们的头发变白,这里指岁月无情使人衰老。“寸晷”(guǐ):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时辰为一小时,故称一时辰为一刻,一刻即十分之刻。“惜担肩”:珍惜自己的重担和使命。

丰歉无推数,平成在事先

译文:丰收与否难以预测,但平成之治早已有先兆。

注释:“丰歉”:庄稼的收成好坏。“推数”:推测计算。“平成”:太平盛世,社会安定。“事先”:早有征兆。

人安为国瑞,谷熟是民天

译文:百姓安居乐业是国家的吉祥,粮食丰收是人民的幸福。

注释:人安:人民安定。国瑞:国家吉祥。“谷熟”:指粮食丰收的意思。

惭抚陶甄治,思将法令蠲

译文:惭愧我治国如陶匠制器般用心,想去掉那些无用之法。

注释:惭抚:自愧。陶甄:原指制陶,这里借指治理国家。“将法令蠲”:去掉那些无用的命令和法规。

云浓春气早,风静漏声传

译文:春天的云雾缭绕,春天的气息已经提前来临,而春风吹过也使得漏壶的水声传得更远。

注释:“云浓”:形容春季云雾缭绕的景象。“春气早”:春天的气息已经提前到来。“风静”:春风轻拂。“漏声”:漏壶中水流动的声音。

南陌银花遍,东郊绣壤连

译文:在城南的小路上,到处都是盛开的梨花,在东郊的田野上,一片锦绣般的景象连绵起伏。

注释:“南陌”:城南的路。“银花”:梨花的颜色像银色一样,这里形容梨花开得像银花一样绚烂。“绣壤”:美丽的土地,这里指东郊的田地。

管弦喧里巷,灯火接山川

译文:管弦乐器的声音在小巷子里回荡,远处的灯火和山峦相连。

注释:管弦:乐器发出的悦耳声音。“喧里巷”:喧闹在街巷间。“灯火接山川”:指远处的灯火与山峦相接,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为私情扰,宁耽宝馔延

译文:我不为个人情感所动,宁愿享受丰盛的美食。

注释:“不为私情扰”:不因为个人的私情而有所动摇。“耽宝馔延”:享受美味佳肴。

祗期民俗厚,敢诩治功全

译文:我只期望民俗淳朴厚重,不敢夸耀我的治理之功。

注释:“祗期”:只期待,希望。“民俗”:民间风俗习惯。“诩治功全”:夸耀治理的功劳。

礼让传家教,诗书戒往愆

译文:礼仪谦让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诗歌书籍也是告诫后人要改正过去的错误。

注释:“礼让”:谦虚谨慎的态度。“家教”:家庭的道德教育。“诗书”:指儒家经典著作。“戒往愆”:劝诫人们不要犯过去的过错。

翠烟笼畎亩,泛泛润桑田

译文:绿色的烟雾笼罩着田间的土地,泛泛的春水滋润着桑田。

注释:“翠烟”:绿意葱茏的烟雾。“畎亩”:田里的沟渠。“泛泛”:水流舒缓的样子。“润桑田”:春水滋润着桑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