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阁低临碧水,寺楼半隐青峰。
师承本得北苑,津逮何妨九龙。
霭霭瑶林云起,垂垂钟乳泉淙。
大似若冰洞畔,惠山雨里曾逢。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溪阁低临碧水,寺楼半隐青峰。
- 溪阁低临碧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画面,溪阁(一种建筑风格)位于清澈的溪流之上,显得十分幽静。
- 寺楼半隐青峰:描述了一座寺庙的楼阁部分掩映在苍翠的山峰之间,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宁静的氛围。
- 师承本得北苑,津逮何妨九龙。
- 师承本得北苑:这里的“北苑”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画家如张择端等人,表明作者的艺术风格受到古代大师的影响。
- 津逮何妨九龙:”津逮”可能是指传承或教授,而提到“九龙”(即龙的形象),可能是为了强调其技艺的高超和独特性,如同九龙戏珠一般精彩。
- 霭霭瑶林云起,垂垂钟乳泉淙。
- 霭霭瑶林云起:描述了一个云雾缭绕、宛如仙境的瑶池景象。这里的“霭蔼”形容云气浓郁,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 垂垂钟乳泉淙:描绘了钟乳石状的岩石上滴落的泉水声,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活力。
- 大似若冰洞畔,惠山雨里曾逢。
- 大似若冰洞畔:这句诗通过比喻手法,将眼前的美景比作冰封的洞穴边缘,给人以清凉、纯净之感。
- 惠山雨里曾逢:提到了“惠山”,这是无锡的一个著名景点,此处可能意味着作者曾在此地欣赏过雨中的风景,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总结与译文: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墨山水图,次句则描绘了寺楼与山峰之间的和谐关系,第三句则赞颂了艺术家们的艺术成就,第四句则用诗意的语言赞美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这宁静的自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