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涧实非溪,值雨有溪时。
跨涧屋非楼,号楼颇觉宜。
一切名象谁所为,人云亦云岂可辞。
欲藉想像之练影,净洗拟议之虑思,仿佛溪楼首肯曰得之。
【注释】
①净练溪楼:指净练溪上的楼阁。楼,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制。
②陡涧:高峻的山涧。
③实非溪:并非真正的溪流。
④值雨有溪:在下雨时也有溪水。
⑤跨涧屋非楼:跨过山涧的房屋不是楼。
⑥号楼颇觉宜:称这座楼为“楼”是觉得合适的。
⑦一切名象谁所为:这一切名称和形象是谁人为的?
⑧人云亦云岂可辞:人们随声附和,难道可以推辞吗?
⑨想像之练影:用想象来洗涤心灵的影子。
⑩拟议之虑思:用思考来清洗思维的痕迹。
⑪仿佛溪楼首肯曰得之:似乎好像溪楼上点头说对的这样。首肯:点头表示同意。
【赏析】
《净练溪楼》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独特的艺术眼光审视了“楼”这一概念的内涵,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诗人认为“一切名象谁所为”,即所有的名字和形象都是人为的。接着诗人提出一个问题:“人云亦云岂可辞。”意思是说如果大家都这么说,难道就可以不考虑一下了吗?然后诗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欲藉想像之练影,净洗拟议之虑思,仿佛溪楼首肯曰得之。”意思是说要想摆脱那些世俗观念的影响,就要像溪楼一样,借助于想象的修炼,来洗净头脑中那些杂念、俗思,从而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诗人就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一切名象谁所为?”这里的“名象”指的是名字、意象等,也就是说诗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人们会给这些事物起上各种名称呢?这个问题发人深省,因为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话,似乎是在问:这些名字和意象是谁给起的呢?其实不然,诗人是在问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给这些东西起名字呢?为什么要把它们当作我们思考和认识世界的工具呢?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诗人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展开了自己的论述,他认为“一切名象谁所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接下来,他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们随声附和,难道就可以推辞吗?这就是所谓的“人云亦云”。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仅仅提出问题,他还想给出答案。于是,在最后一句中,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欲藉想像之练影,净洗拟议之虑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要想摆脱那些世俗观念的影响,就要像溪楼一样,借助于想象的修炼,来洗净头脑中那些杂念、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