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轩北转复东折,缘壁羊肠数十武。
石台连属廿馀级,乃得小亭俯林莽。
津逮庐陵之品题,实觉轩轩欲飞举。
每来游目颇极娱,何以今番意常怃。
渴期麦长黍禾耕,稍救吾民资二釜。

【注释】

翼然:高峻的样子。

西轩:西边的轩。转:转弯。复东折:再次往东拐。

缘壁:沿着墙壁。羊肠:曲折如羊肠小道。数十武:几丈路,一“武”等于六尺。

石台:石制的台阶或平台。连属:连接着。廿馀级:二十多级。

津:渡口的意思。逮:及。庐陵:地名,今江西省吉安市。品题:评论、品鉴。轩轩欲飞举:形容亭子高大挺拔。

每来游目颇极娱:每次来这里游览时,都感到非常高兴。意常怃:心里总是不痛快。

渴期:迫切希望的日子。麦长黍禾耕:希望在丰收的时候能为老百姓提供一些粮食。麦和黍指谷物,禾指庄稼。二釜:古代一种容量单位,约合现在的1.4升。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任湖南转运副使兼知隆兴府时所作。当时正值金兵南侵之际,作者对朝廷偏安江南的政策很不满,因此写下了这首《再题隆福寺行宫六景》。

首句写从西轩向北转折后向东拐弯,然后沿曲折的山间小路行走,走过一段曲折的路,才来到一个高处,上面有座小亭子。这是写登高望远的远景。接着写登上亭子,发现亭子旁边还有一块石阶。这里描写亭子周围景物,用了许多形容词,如“高峻”、“轩轩欲飞举”。

第二句写上到亭子的近景,石台与石阶相连着,一共有二十多级台阶,这才来到一个小亭子,这个小亭子正俯视着林莽。

第三句写自己对亭子的感情,因为亭子很高耸,所以觉得自己像要飞翔一样。这句诗运用比喻手法,把人比作要飞翔的鸟儿,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

第四句写登亭之后的心情。作者在这里说,每当来到这里游玩时,都很高兴。但这次登亭之后心情就不痛快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次登亭是为了关心百姓的生活问题,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游玩。所以心情不痛快。

第五句写作者盼望农民能够丰收,以便为老百姓提供一些粮食。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关心。

最后两句写自己对亭子的感情。作者希望亭子越来越高大挺拔,就像要飞起来一样。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心情能够像亭子一样,永远保持愉快。

辛弃疾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这首《再题隆福寺行宫六景》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