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极次贫,赈期具常例。
五城设粥厂,以补赈不逮。
州县赈既加,粥期可独置。
申命概加展,四月下旬暨。
言念连岁涝,吾民实雕弊。
救不遗馀力,犹恐鲜实际。
愧无调燮方,遑有损益计。
这首诗是关于宋代赈灾的。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翻译:
降旨加展粥厂赈期 - 皇帝降旨,延长了赈灾的时间。
州县极次贫,赈期具常例 - 州县中极度贫困的人,赈灾的时间已经按照常规规定好了。
五城设粥厂,以补赈不逮 - 在五个城市的设置粥厂,以弥补赈灾不足。
州县赈既加,粥期可独置 - 当州县赈济已经增加后,可以专门设立粥厂。
申命概加展,四月下旬暨 - 皇帝命令,将赈灾时间延长到四月下旬。
言念连岁涝,吾民实雕弊 - 想到过去几年连续的洪水灾害,我们的人民实在是困苦不堪。
救不遗馀力,犹恐鲜实际 - 我们尽力救助,还担心没有实际效果。
愧无调燮方,遑有损益计 - 惭愧我没有调和治理的办法,哪有考虑增减的计划呢?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宋代赈灾工作的观察与思考。他认为,虽然州县已经进行了赈济,但灾区人民的困境并未完全解决,因此他请求皇帝延长赈灾时间,以便更加充分地照顾到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们。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担忧,认为仅仅依靠现有的赈济措施可能无法真正解决灾区人民的实际问题。
在这首诗中,“降旨加展粥厂赈期”一句直接体现了皇帝对赈灾工作的关心和重视。而“言念连岁涝,吾民实雕弊”则揭示了灾区人民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政府在赈济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最后一句“愧无调燮方,遑有损益计”则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职责的认识和反思,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