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曾礼清凉山,今朝乃谒清凉寺。
既曰清凉应一真,吾所知者已有二。
其不知者想更多,旋于苏文悟其义。
譬如凿井因得泉,不可谓水专在是。
井同泉水无不同,妄分彼此真儿戏。
调御丈夫如是云,是谓清凉无上谛。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清凉寺的,表达了他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去岁曾礼清凉山,今朝乃谒清凉寺。

去年我去拜访过清凉山,今天来到清凉寺。

既曰清凉应一真,吾所知者已有二。

既然说清凉寺应该达到一真境,我所知道的只有两种。

其不知者想更多,旋于苏文悟其义。

还有很多人对清凉寺的教义不了解,我读了苏轼的文章后理解了它的意义。

譬如凿井因得泉,不可谓水专在是。

比如凿井是为了找到水源,不能说水只是集中在一个地方。

井同泉水无不同,妄分彼此真儿戏。

水从井中流出,与井中的水是不同的,不能将它们混淆,这是很可笑的事情。

调御丈夫如是云,是谓清凉无上谛。

就像对待一个有修养的人,这样讲是对的,这就是清凉寺的最高境界。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于清凉寺教义的理解,他通过阅读苏轼的文章,理解了清凉寺的教义,并将其比作凿井得泉,强调水的多样性,不可将井中的水与井外的水混淆。最后,他将这种理解和禅宗的“清凉无上谛”相提并论,认为这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