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天一方,震旦兹亦有。
闻之一切法,事必遇其偶。
崎岖入葱茜,步步离尘垢。
台传康乐翻,石识李源友。
大士昔示相,聊藉仁谦手。
灵感无不应,香市倾城走。
恒处菩提座,此理人知否。
文通教易禅,适足启笑口。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描述了诗人在上天竺的一次游历经历。诗中通过描绘天竺的美景和佛教文化,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诗句解析:

  1. 上天竺:描述诗人前往上天竺(即现在的天台山)的情景。
  2. 天竺天一方,震旦兹亦有:赞美上天竺的壮丽景色,同时表示自己也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震旦兹亦有”是对上天竺的一种赞美,表示上天竺的美丽如同震旦(古代对中国的称呼)一样值得赞叹。
  3. 闻之一切法,事必遇其偶:意味着通过学习佛法,可以了解到世间所有的法则,而这些法则往往是需要遇到某种情况才能实现的。
  4. 崎岖入葱茜,步步离尘垢:形容山路曲折、环境优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远离和追求。
  5. 台传康乐翻,石识李源友:描述了天台山上的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以及这些艺术品的来源。
  6. 大士昔示相,聊藉仁谦手:提到了佛陀的形象和姿态,表达了对佛陀的敬仰之情。
  7. 灵感无不应,香市倾城走:描述了佛教的影响无处不在,连城市的繁华都为之倾倒。
  8. 恒处菩提座,此理人知否: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信仰和理解。
  9. 文通教易禅,适足启笑口:描述了通过学习和修行可以领悟到佛教的智慧和道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上天竺的描绘和对佛教文化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以及对佛教教义的崇敬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佛教文化的探讨,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