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梯似开奁,俯窗如拂鉴。
在器斯已大,在塘讵云欠。
澄渟半亩贮,无藉风漪潋。
衣冠正有馀,须眉照不厌。
于水喻何妨,于民凛敢泛。
【注释】
鉴光楼:指水镜亭。
拾梯似开奁,俯窗如拂鉴:意谓登楼远眺,如同打开镜子一般。
在器斯已大:意谓此楼之规模宏大。
在塘讵云欠:意谓此楼之建筑,岂有欠缺?
澄渟半亩贮,无藉风漪潋:意谓水面如镜,清澈透明,宛如半个亩大的水池。
衣冠正有馀,须眉照不厌:意谓楼上的衣冠人物,其仪容仪表自然显得绰约风雅。
于水喻何妨,于民凛敢泛:意谓以水为喻,又有何妨碍?
【赏析】
本组诗共有八首,都是作者任杭州知府期间的作品,写于元贞初年(1295—1296)。第一首题为《鉴光楼》,是其中的第一首。鉴光楼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北麓,面临西湖,湖中有小岛,名南屏晚翠。楼阁建于岛上,故有“鉴光”之名。
此诗先写楼的外观:登上楼台,好像打开一面镜子;低头俯瞰窗户,又像轻轻擦拭明镜。诗人把鉴光楼描绘得如此富丽堂皇,令人向往。接着写鉴光楼的建筑规模之大:此楼的规模宏伟,气势非凡;在池中的楼,又怎会显得不够宏大呢?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鉴光楼的喜爱之情。
然后写鉴光楼周围环境的优美:楼前湖水清澈碧绿,波平如镜;楼上的衣帽冠带和胡须都映照其间,光彩照人,美不胜收。诗人用“于水喻何妨”一句来表现自己对这美景的喜爱,也表达了自己希望与民众共享这种美好的愿望。
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总结,表达了他对鉴光楼的喜爱之情以及他为民造福的决心:“于民凛敢泛”。这句话既表达了他对民众的关心,也表达了他愿意为民造福、为人民谋利益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