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索青竹篮,得鱼供腒鱐。
是中多隐人,而何欲逐逐。
口衔绿苇枝,将以穿鱼腮。
船泊前溪曲,瞢腾归去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把握全诗的内容,最后对内容进行赏析。
题沈周渔翁箑头
这首诗是诗人在吴门时所作,写的是他在江南所见的渔人捕鱼的情景。首句“摸索青竹篮”,写渔人手持竹篮去捕鱼,这是从动作上描写;第二句“得鱼供庖鱐”,写渔人捕到鱼后把它做成菜来吃,这两句写出了鱼的来历,也点出了渔人的生活状态。第三句“是中多隐人”,写渔人之中有很多隐居的人,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同情之情,也暗含了渔人与世俗的隔膜。第四句“而何欲逐逐”,用反诘的语气表明了诗人的观点:为什么非要追名逐利呢?第五句“口衔绿苇枝,将以穿鱼腮”,写渔人在捕鱼时用嘴叼着芦苇,用来穿破鱼腮。第六句“船泊前溪曲,瞢腾归去来”,写渔人在捕鱼之后把船停靠在曲折的水道边,然后悠然而去。整首诗通过对渔人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渔人的同情之情。
【答案】
①“摸索”:指摸到竹篮。②“腒鱐”:指做鱼汤。③“隐人”:隐士,指不问世事的人。④“何欲”:为什么想要。⑤“绿苇枝”:指芦草做的鱼竿。⑥“瞢腾”:悠闲的样子。⑦“归去来”:回家的意思。⑧译文:他拿着竹篮摸到河边捕鱼,捉到了鱼就做成菜吃。渔人之中有很多隐居的人,为什么非要追逐名利呢?他嘴里叼着苇草,用它穿破鱼腮;把船停泊在曲折的水道边,然后悠然离去。
赏析:
此诗通过渔人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渔人的同情和对他们生活状态的理解,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由、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怀。首二句写渔人摸到篮子里捕鱼,捉到了鱼就做菜吃。三、四句写渔人之中有很多隐居的人,为什么非要追逐名利呢?五、六句写渔人用嘴叼着苇草,用它穿破鱼腮;把船停泊在曲折的水道边,然后悠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