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热宁不欲寻凉,心中却幸农夫庆。
肩舆西岭上绝顶,锤峰东望遥相当。
天风吹寒飒衣袂,攀陟虽炎爽此际。
乃知得逸恒于劳,玉柱亭亭况佳致。
亭亭玉柱几千秋,风月与侣鹿豕俦。
而今遍野田庐稠,亦复台榭供清游。
古人曾经到此不,锤峰笑道非所求。

【注释】

锤峰:山峰名。在江西上饶县西。亭亭玉柱,形容山高耸入云。几千秋:千载之秋。指很长的时间。

【赏析】

《望锤峰作歌》,此篇写于作者任江西南康通判时所作。全诗以“锤峰”为主景,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景图:晚热欲寻凉,心中却幸农夫庆;肩舆西岭上绝顶,锤峰东望遥相当。天风吹寒飒衣袂,攀陟虽炎宵此际。乃知得逸恒于劳,玉柱亭亭况佳致。亭亭玉柱几千秋,风月与侣鹿豕俦。而今遍野田庐稠,亦复台榭供清游。古人曾经到此不,锤峰笑道非所求。

首联“晚热宁不欲寻凉,心中却幸农夫庆”。傍晚时分天气炎热,但自己却喜欢去寻求清凉,因为心里觉得高兴的是农夫们丰收了。这里用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农耕生活的向往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关爱。

颔联“肩舆西岭上绝顶,锤峰东望遥相当。”通过乘坐轿子登上西岭之巅,遥望着锤峰。这里的“锤峰”,是诗人对江西上饶一带山峦的别称。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锤峰巍峨壮观,仿佛在对他微笑。这两句通过对锤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赞美。

颈联“天风吹寒飒衣袂,攀陟虽炎宵此际。”天风吹来凉爽的感觉,虽然攀登劳累但并不觉得寒冷。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

尾联“乃知得逸恒于劳,玉柱亭亭况佳致。”于是知道享受安逸往往比劳动更可贵,玉柱亭亭的锤峰更是令人赏心悦目。这里诗人通过对锤峰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锤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尊重。诗人通过对锤峰的描绘,将自然美景与劳动人民的辛苦付出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