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宵历历鸣条无,率欣巧避烟花敷。
尔时虽乐念别纡,得非蓄势有待乎。
春之德风宁容缺,来徐或不致决裂。
泠泠习习一散之,动摇亦足助甲拆。
仲月倏过三月临,展转已切望春霖。
颠风乃日鼓,其怒驱云雨。
土愁予心愁,予心何时已。
土囊堀堁蓬蓬起,一屈一信早则明其理。
先期每怀忧处顺未敢喜,吁嗟风乎曷少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全诗如下:
风
灯宵历历鸣条无,率欣巧避烟花敷。
尔时虽乐念别纡,得非蓄势有待乎。
春之德风宁容缺,来徐或不致决裂。
泠泠习习一散之,动摇亦足助甲拆。
仲月倏过三月临,展转已切望春霖。
颠风乃日鼓,其怒驱云雨。
土愁予心愁,予心何时已。
土囊堀堁蓬蓬起,一屈一信早则明其理。
先期每怀忧处顺未敢喜,吁嗟风乎曷少止。
注释:
- “灯宵历历鸣条无”:形容夜深人静时,灯火通明了,但风声却听不到,象征着寂静而孤独的氛围。
- “率欣巧避烟花敷”:意思是人们巧妙地避开了烟花的干扰和污染。
- “尔时虽乐念别纡”:虽然当时感到快乐,但是心中却有别离的忧愁。
- “得非蓄势有待乎”:难道是因为有所准备才显得如此吗?
- “春之德风宁容缺”:春天的风虽然有时带来寒冷,但它也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 “来徐或不致决裂”:即使来得缓慢,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或分离。
- “泠泠习习一散之,动摇亦足助甲拆”:风的声音细微而持续,它的力量足以帮助解开捆绑在身上的重物。
- “仲月倏过三月临,展转已切望春霖”:农历二月突然过去到了三月,我已经开始盼望春天的雨水了。
- “颠风乃日鼓,其怒驱云雨”:猛烈的风暴就像是在敲打鼓一样,它的愤怒能够驱使云层下雨。
- “土愁予心愁,予心何时已”:土地被风吹得愁苦,我的心里也因此感到忧愁,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
- “土囊堀堁蓬蓬起,一屈一信早则明其理”:土壤被风吹得凸起,这可能是因为土壤中含有水分的缘故。
- “先期每怀忧处顺未敢喜,吁嗟风乎曷少止”:虽然我担心事情的发展,但还是不敢轻易地高兴起来,感叹为何风总是停不下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风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一种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种种变化和挑战。
第一句“灯宵历历鸣条无”,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但在风中却听不到任何声音,象征着一种寂静而孤独的环境。第二句“率欣巧避烟花敷”,则是对这种环境的进一步描写,人们巧妙地避开了烟花的干扰和污染。第三句“尔时虽乐念别纡”,表达了虽然当时感到快乐,但心中却有别离的忧愁。第四句“得非蓄势有待乎”,则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暗示了人们之所以能够快乐,是因为他们在背后做好了准备,等待时机的到来。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描绘了风的威力,第五句“春之德风宁容缺”表达了春风虽然有时带来寒冷,但它也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第六句“来徐或不致决裂”则是对风力的进一步描述,即使来的缓慢,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或分离。第七句“泠泠习习一散之,动摇亦足助甲拆”,则是对风声的描述,它虽然细微而持续,但却有着强大的力量,足以帮助解开捆绑在身上的重物。
整首诗通过对风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挑战。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