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因慕稻粱,亦弗虑矰缴。
禽中大隐乎,液池寄所托。
铩翮鹤立岸,垂涎凫雁乐。
造物本无私,于何殊厚薄。
烟波任翱翔,何异衡湘若。
设为子路拱,三嗅应必作。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液池中的凫雁和鹤等水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态和谐与平衡的赞美。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匪因慕稻粱,亦弗虑矰缴。”
译文:”不是因为羡慕稻粱之食,也不必担心箭矢之害。”
注释:这里的“稻粱”指的是稻谷和粱米,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主食,而“矰缴”是指用丝绳系住箭尾,发射出去射杀飞鸟的工具。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食物来源的依赖和对于捕猎行为的忧虑,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第二句:”禽中大隐乎,液池寄所托。”
译文:”在禽类中,最大的隐士是池中的凫雁,它们寄托在液池之中。”
注释:这句诗以“大隐于市”的成语为引子,比喻那些不为人知、隐居山林的动物,在这里特指凫雁。它们选择在液池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表明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和依赖。

第三、四句:”铩翮鹤立岸,垂涎凫雁乐。”
译文:”虽然失去了翅膀的鹤站在岸边,但凫雁却因为得到了美味的食物而感到快乐。”
注释:这两行诗描绘了两种鸟类的不同状态:一种是失翼但仍有求生的鹤,另一种是得到食物而感到快乐的凫雁。这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不同生物对生存环境的不同需求。

第五句:”造物本无私,于何殊厚薄。”
译文:”大自然本没有私心,为什么它会厚此薄彼呢?”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公正无私的看法,认为万物平等,不会因为某一方的需求更迫切就有所偏袒。

第六、七句:”烟波任翱翔,何异衡湘若。”
译文:”任由烟雾缭绕的水波,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与衡山湘水的景色有何不同呢?”
注释:这里的“衡山”和“湘水”分别是中国湖南省的两座著名山峰,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比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第八句:”设为子路拱,三嗅应必作。”
译文:”如果让我像孔子的学生子路那样拱起双膝行礼,我一定立刻行动起来。”
注释:最后一句采用了古代礼仪中的一种动作——拱手行礼,这里被比作孔子的弟子子路。诗人以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某种行为或决策的坚定决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液池中凫雁和鹤等水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态和谐与平衡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自然公正无私的认同,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诗人还以孔子的礼仪动作作为结尾,强调了自己对于某种决策或行动的坚定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既体现了诗人的才情和见识,也传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