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圭命择日,史佚箴戏言。
尽美未尽善,宗元有谠论。
所嘉在从谏,其事可两存。
题养正图六十首 其六 桐叶封虞
桐圭命择日,史佚箴戏言。
尽美未尽善,宗元有谠论。
所嘉在从谏,其事可两存。
注释:
- 《尚书·舜典》中记载:“桐珪(即“桐珪”是一种玉制工具)用来选择吉日。”这里的“桐圭”就是比喻,指代的是选择吉日的工具。
- 史佚:古代的史官,此处指的是史官对国君的言论进行劝谏,但言辞却带有玩笑意味。《左传》中提到:“子产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言足以复也,礼足以成也,信、义足以守也。’史佚之《浩》,不亦多乎?吾谁欺?吾欺彼也。”意思是说,君子说话要讲究信实和证据,言语要有实际意义,礼节要符合规范,信义要能坚守。
- 尽美未尽善:完美虽然存在,但是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
- 宗元:这里指的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名号。他为人正直,善于直言不讳,因此被称为“谠论”。
- 所嘉:值得赞扬或称颂。
- 从谏:听从别人的规劝。
- 其事:这件事或这一行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描绘一个场景,表达了他对人性善恶的看法。他认为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而善良与邪恶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有时候可以共存。同时,他强调了听取他人意见的重要性,认为这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诗中的“桐圭命择日,史佚箴戏言。尽美未尽善,宗元有谠论。所嘉在从谏,其事可两存。”这四句话分别对应着诗中的四个意象或事件。
“桐圭命择日,史佚箴戏言。”这句中的“桐圭”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而“史佚”则代表着那些敢于直言的人。他们的话语虽然带有玩笑意味,但实际上却是非常宝贵的,因为他们的言辞能够揭示出事物的真相,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尽美未尽善,宗元有谠论。”这句诗则是在强调人的双面性。一方面,人们总是追求美好的事物,希望能够达到完美的境界;另一方面,人们的行为又往往不尽如人意,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这种双重性正是人类存在的本质,也是我们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
“所嘉在从谏,其事可两存。”这句诗则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我们应该珍视那些能够给我们提供建议和帮助的人。这些人的存在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他们的建议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犯错误,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而对于那些需要改进的行为,我们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既要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也要善于发现并欣赏他人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