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恒春乃洞天,四时花发谁使然。
女夷已假花师柄,花师得窃女夷权。
女夷过非花师过,柔红嫩紫纷无那。
廿四风番信全爽,十二月令名虚播。
冬葩夏花无不直,速成还恐遭先朽。
黄山松树笑苍颜,共渠且作忘年友。
【注释】
恒春:传说中的地名,即今海南岛的崖州。
女夷:古代神话中的山神,这里指山花。
“柔红嫩紫纷无那”:意思是说山花争奇斗艳,美得让人无法形容。
廿四风:二十四节气之一。
十二月令:十二月的气候、物候。
冬葩(pá):冬天开放的花朵。
夏花:夏天开的花朵。
速成:指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不耐久。
苍颜:指山松苍翠的颜色。
忘年友:指与自己年龄相差很大的朋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山花比作山神的女儿,赋予山花以人格化的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山花的娇艳可爱。全诗采用借代手法,借山花的开落喻人之盛衰,寄寓了作者对世事无常和人生苦短的感慨。
首联:“闻道恒春乃洞天,四时花发谁使然。”
“恒春”是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处,也是山神居住的地方,故称“洞天”。诗人听到人们说恒春是个仙境,但不知这仙境在哪里。“四时花发谁使然?”诗人想探求这仙境究竟在哪?“谁使然”三字,表明诗人对仙境的好奇与向往。
颔联:“女夷已假花师柄,花师得窃女夷权。”
“女夷”是山神之女,诗人将山神之女比作山花,赋予了她们人的情性。“花师”是掌管花卉的神,在这里比喻那些善于攀附者。“女夷”“花师”本是两种不同的生物,诗人却把它们并置,说明诗人在追求美好事物时,并不拘泥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诗人通过“女夷”“花师”这一组反义词的巧妙搭配,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之情。
颈联:“女夷过非花师过,柔红嫩紫纷无那。”
诗人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山花的艳丽和自己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美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柔红嫩紫”是山花的特征,也反映了诗人的审美趣味。“纷无那”是诗人无法忍受这种美景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尾联:“廿四风番信全爽,十二月令名虚播。”
“廿四风”是指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番信”是诗人自创的词语,意为某种消息或者信息。“信”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消息”。诗人用“廿四风番信全爽”来形容山花盛开的情景。“十二月令名虚播”,则是指十二月的天气寒冷,不适合植物生长,所以“十二月令名虚播”可以理解为十二月的天气已经过去了。诗人用“信全爽”来形容山花盛开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山花盛开的喜悦之情。
尾联:“冬葩夏花无不直,速成还恐遭先朽。”
“冬葩夏花无不直”是诗人对山花的一种赞美,认为山花一年四季都能开花,而且花开得非常直。这里的“直”可以理解为“正直”、“坦率”。诗人用“速成还恐遭先朽”来形容山花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担心这种快速生长会导致植物过早凋谢,表达了诗人对快速生长的忧虑之情。
尾联:“黄山松树笑苍颜,共渠且作忘年友。”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黄山松树笑苍颜,共渠且作忘年友。”这里的“黄山松树”指的是黄山上的松树。诗人用“笑苍颜”来形容黄山松树的坚韧和不屈。“且作忘年友”则是诗人与黄山松树结为忘年之交,表示诗人对黄山松树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