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收临康衢,下车泣罪人。
匪事疑惟轻,岂博矜曰仁。
弼教苟无术,抱惭良有因。
痛兹桎梏者,犹然尧舜民。
自以心为心,久由治未臻。
数世异醇漓,三千年可知。

李成大禹泣辜图

露收临康衢,下车泣罪人。

匪事疑惟轻,岂博矜曰仁。

弼教苟无术,抱惭良有因。

痛兹桎梏者,犹然尧舜民。

自以心为心,久由治未臻。

数世异醇漓,三千年可知。

注释:

  1. 题李成大禹泣辜图:这是题目,指的是唐代诗人李成所画的《大禹泣辜图》。“大禹”指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泣辜图”则是指他的哭泣场景。
  2. 露收临康衢:露水收干后,天色明亮,道路两旁的草木也清晰可见。“露收”意味着天气逐渐变晴,“康衢”指的是大道或者街道。
  3. 下车泣罪人:下车,即从车上下来。这里的“罪人”泛指被惩罚的人或者罪犯。
  4. 匪事疑惟轻:意思是说,处理的事情并不轻,但因为担心事情会加重而犹豫。“匪事”表示非同一般的事情,“疑惟轻”则是担忧这件事情过于简单而可能不够严重。
  5. 岂博矜曰仁:难道是博施怜悯、追求仁义之举吗?“矜”在这里指的是怜悯或同情。
  6. 弼教苟无术:弼教,辅佐教化;苟无术,则缺乏方法或策略。
  7. 抱惭良有因:感到惭愧是因为有原因的,这里指对教化失败感到抱歉。
  8. 痛兹桎梏者:痛心那些被束缚的人。“桎梏”指的是古代用来锁住手脚的刑具。
  9. 犹然尧舜民:仍然像尧舜时代的民众那样自由自在。“尧舜”是古代传说中的圣明之君,“民”指民众或百姓。
  10. 自以心为心:自己认为用真心对待别人。
  11. 久由治未臻:治理的时间还不够长远,尚未达到理想的境界。“久”,时间长久;“治未臻”,治理尚未完全达到目标。
  12. 数世异醇漓:几代人之间在淳朴和污浊、善良与邪恶之间发生了变化。
  13. 三千年可知:虽然时间跨度很长,但善恶之间的差异是可以明显感知的。“三千年”指的是很长时间,“可知”则是指可以明显分辨出不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幅名为《大禹泣辜图》的画作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下车泣罪人”和“自以心为心”的态度,表达了对于公正执法和真诚待人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数世异醇漓”和“三千年可知”的描写,强调了时间对于善恶变化的影响。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的关注,以及对历史变迁和人性变化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