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反于齐,鲍叔进夷吾。
中钩怀旧恨,宥用犹是夫。
谲辞请诸鲁,施伯何妨乎。
一如鲍叔料,施伯果进谋。
杀而授之尸,炙輠安用诸。
使者复致辞,欲生得戮屠。
乃使束缚予,将以返归途。
比至齐国境,三浴三衅涂。
施伯谋诚高,再请情见初。
胡乃生予之,终为鲁国忧。
齐使又奚谁,智如鲍叔徒。
仓卒为诡谈,生还敬仲俱。
战国尚机变,纪载强半诬。
善哉子舆言,尽信不如无。

这首诗是战国时期的一首讽刺诗,通过描述鲁国使者与齐国施伯之间的对话,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智谋的重要性。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解释:

  1. 小白反于齐,鲍叔进夷吾: 小白返回齐国,鲍叔推荐夷吾。
  • “小白”指的是齐桓公,“鲍叔”则是他的好友管仲。
  • “进”意为推荐或提拔。
  • “夷吾”即管仲。
  1. 中钩怀旧恨,宥用犹是夫: 被猜忌后感到怀念旧日情谊,但仍然得到任用。
  • “中钩”可能指被怀疑或陷害。
  • “怀”意为怀念。
  • “故”意为过去。
  • “宥”意为宽宥,原谅。
  • “用夫”即任用管仲。
  1. 谲辞请诸鲁,施伯何妨乎: 用巧妙言辞请求鲁国支持,施伯不妨碍吗?
  • “谲辞”指的是巧妙的言论或策略。
  • “诸”通”之”,表示请求的对象。
  • “施伯”即齐国的大臣,可能是宰相之类的职位。
  • “何妨”意为有什么妨碍。
  1. 一如鲍叔料,施伯果进谋: 一切如鲍叔所料,施伯果然采纳了你的计谋。
  • 此处可能暗指施伯对管仲的信任和重用。
  • “一如”意为完全如同。
  1. 杀而授之尸,炙輠安用诸: 杀了他,给他尸体,炙輠有什么用呢?
  • “炙輠”可能是指烹煮的肉。
  • 这句话表达的是施伯的残忍。
  1. 使者复致辞,欲生得戮屠: 使者再次发言说,想活捉你以祭神。
  • “使者”指鲁国的使者或官员。
  • “复”意为再次。
  • “致辞”是发表意见或陈述。
  • “戮屠”指被杀或被处刑。
  1. 乃使束缚予,将以返归途: 然后派人捆绑我,准备让我回鲁国的路上死路一条。
  • “乃”意为于是。
  • “束缚”意为捆绑。
  • “予”指管仲自己。
  • “返归途”指回家的路,比喻死亡之路。
  1. 比至齐国境,三浴三衅涂: 到了齐国境内,三次沐浴三次涂抹血痕。
  • “比至”指到达。
  • “三浴三衅涂”形容极度的痛苦和屈辱。
  1. 施伯谋诚高,再请情见初: 施伯的谋略真是高明,第二次请求也显露了当初的意图。
  • “情见初”意味着原先的意图得以实现。
  1. 胡乃生予之,终为鲁国忧: 但是最终竟然活着回到了鲁国,终究还是为鲁国担忧。
  • “胡乃”意为为什么。
  • “予”指管仲自己。
  • “终”是最后的意思。
  • “鲁国忧”指鲁国的未来忧虑。
  1. 齐使又奚谁,智如鲍叔徒: 齐使臣又有什么可说的,智谋如鲍叔一样的人却落得这个下场。
  • “使”指齐国的使者或官员。
  • “奚其”是疑问代词,表示什么。
  • “智如鲍叔徒”意指聪明才智像鲍叔牙一样(鲍叔牙是管仲的好友)。

译文:

小白回到齐国,鲍叔推荐了管仲。
心中充满疑虑和仇恨,宽恕了管仲。
使用巧言欺骗鲁国,施伯为何不支持?
就像鲍叔预料的那样,施伯确实采纳了你的意见。
杀了你给尸体上涂血,炙輠有什么用?
使者再次发言说,想活捉你以祭神。
然后派人捆绑我,准备让我回鲁国的路上死路一条。
到了齐国境内,三次沐浴三次涂抹血痕。
施伯的谋略真是高明,第二次请求也显露了当初的意图。
但是最终竟然活着回到了鲁国,终究还是为鲁国担忧。
齐使臣又有什么可说的,智谋如鲍叔一样的人却落得这个下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智谋的重要性。它揭示了在权力游戏中,有时候表面上的善意和信任可能会成为致命的陷阱。同时,它也强调了智谋和策略对于个人生存和命运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