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雨旸时,夏末乃望雨。
涤暄蠲病疾,沛泽利荞黍。
枕上闻殷雷,心怦遑寝处。
只愁势不优,为时果刻许。
凉风未宣畅,何以消烦暑。
怨咨民恒情,思艰实惭汝。
【注释】
半年雨旸时,夏末乃望雨:半年来阴晴不定,到了夏天末了还盼望下雨。
涤暄蠲病疾,沛泽利荞黍:洗去热气消除疾病,滋润万物使荞麦和黍子生长繁茂。
枕上闻殷雷,心怦遑寝处:在枕上听到雷声,心中慌乱不安,难以入睡。
只愁势不优,为时果刻许:担心雨势不会很大,时间也不会很长。
凉风未宣畅,何以消烦暑:清凉的风没有吹开暑气,如何能消除烦闷。
怨咨民恒情,思艰实惭汝:人民常有的这种怨恨之情,让我感到惭愧。
【赏析】
《夜雨》是一首描写农民对久旱不雨的不满情绪,同时表现农民渴望雨水的迫切心情的诗。首四句写农人长期苦盼甘霖,直到夏末仍不见雨。“涤暄蠲病疾,沛泽利荞黍”,这两句写农人在热浪中劳动,希望有一场大雨能冲刷燥热,滋润禾苗。“枕上闻殷雷”三句写夜深人静时分,农人躺在炕上听到阵阵轰隆隆的雷声,内心又惊又怕地辗转反侧。最后四句抒发了作者对久旱不雨的不满情绪,“惟天可问”一句表达了农人对老天的埋怨之情。全诗通过写农民对大旱之苦的抱怨,深刻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
这首诗的开头就写了农人对雨水的期盼。从“夏末”开始,一直写到“枕上闻殷雷”,把农人盼望着降雨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枕上闻殷雷,心怦遑寝处”。殷雷是震耳欲聋的大雷,它象征着即将到来的暴雨。然而,农人却“心怦遑寝处”,他害怕雷声响过之后,雨也随即而来,那样就会耽误他的劳作。这种矛盾的心理,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只愁势不优,为时果刻许”,这是农人在听到殷雷之后的内心独白。他担心雷声过后,雨并不会如期而至;而如果等到雨下得过大,恐怕又要延误农时,甚至导致收成无望。因此,他既担心雨势不够猛烈,又担心雨下的太快,这种担忧体现了农人对农作物生长规律的深刻认识。
“凉风未宣畅,何以消烦暑”。这句诗表达了农人在酷暑难耐时的焦虑心情。他希望一阵凉爽的风能够驱走暑热,但可惜的是这股凉风并没有吹来,反而让他更加烦恼。这种矛盾的心理,既反映了农人对身体不适的担忧,也表达了他对天气变化无常的无奈。
“怨咨民恒情,思艰实惭汝”。最后两句是农人在反复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他认为,自己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都告诉他,这种抱怨是人之常情。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感到惭愧,并不是因为他做了错事,而是因为他太过于关心天气的变化,以至于忽视了自己的实际需求。这种自嘲式的自责,既表现出了农人的智慧,也展现了他乐观豁达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