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池畜锦鳞,虚明湛滃泱。
清和泼剌时,饲之资育长。
中孚豚鱼格,信哉理不爽。
潜渊或在藻,乃喜跫声响。
投馍烝然来,既饱悠然往。
水清夫何妨,其间贵有养。

【注释】

(1)琳池:美玉之池,比喻池塘。畜锦鳞:饲养美丽的鱼。

(2)虚明湛滃泱(yǎng):指水色澄澈。

(3)清和泼剌(pō lā):形容水清澈见底。时:有时。

(4)中孚豚鱼格:意谓水中之物,皆受其泽。

(5)信哉:确实如此。理不爽:道理不差。

(6)潜渊或在藻:意谓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或在藻草间藏身。

(7)跫声响:语出《论语·先进》“夫子云:‘何莫由斯道也?’”孔子的弟子有若说:“为什么不走这条路呢?”

(8)投馍蒸然来:投以食物,鱼便欣然前来。蒸然:形容鱼欢腾活泼的样子。

(9)乃喜跫声响:因为听到脚步声,鱼儿高兴而来。

(10)水清夫何妨:水质清纯并不妨碍它养育鱼类。

【赏析】

本诗描写了诗人观赏池塘养鱼的情景。

首句“琳池蓄锦鳞”,写池塘里养着美丽的鱼。“琳池蓄锦鳞”,是说池塘里的水色澄澈,可以映照美丽的锦鳞。

次句“虚明湛滃泱”,写水的澄澈。“虚明湛滃泱”,是说水面上泛着微光,显得十分清澈。“氤氲”,指水汽或烟云弥漫环绕;“滃泱”,亦作“蓊沆”,指水势浩大。

三句“清和泼剌时”,是说有时水清得连底部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清和”,水清且和煦;“泼剌”,水清澈见底的样子。

四句“饲之资育长”,意思是鱼儿靠这清澈的水来养育成长。“中孚豚鱼格”,意谓水中之物,皆受其泽。

五至八句写鱼的动态。“中孚豚鱼格”,“豚”即小猪;“中孚”,语出《易经·中孚》,指诚信。“理不爽”,是说道理没有差错。“潜渊或在藻”句,意思是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或在藻草间藏身。“乃喜跫声响”,是因为听到脚步声,鱼儿高兴而来。“跫声”语出《论语·先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渊曰:‘敢问其所以。’子曰:‘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曰:‘年七十而志于学,可为也。’因对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苦,夫然后民免于害。’”孔子这段话的意思,叶公向子路询问后,孔子回答:“七十岁而立志学习,是可以的。”于是子路就回答说:“我也听说过,有国有家的人,不怕人少怕分配不均,不担心贫穷怕社会不安。因为平均就没有贫穷,和睦就没有人孤单,安定就没有痛苦。这样人民就可以免除祸害了。”这里用“跫声”代指“脚步声”。

九至十四句写鱼的悠闲自在。“投馍蒸然来”,意思是投以食物,鱼儿便欣然前来。“既饱悠然往”,意思是吃饱之后,鱼便悠悠地游走了。这里的“悠然”是说悠然自得的样子,“去”指游走。

十五至十七句写鱼儿喜欢清澈透明的水。“水清夫何妨”句是说,水质清纯并不妨碍它养育鱼类。

最后两句“其间贵有养”,意思是养鱼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