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夷邑以庶,县小城则古。
室有仅馀粮,野无不辟土。
稔年略可支,歉岁多辛苦。
太平固佳事,户口日增许。
持盈惕深衷,朝夕遑宁处。
所祈邀屡丰,庶可筹助补。
借问亲民官,循吏谁召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阅读选项并一一比对,看是否有某一选项的内容符合题意。本题是综合考核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语言和技巧的能力。选择题往往错误的设定会明显的地方误导考生,如表述错误、感情色彩误改等。答题时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

“怀柔县”四句,写怀柔县的自然条件:谷夷邑以庶,县小城则古;室有仅馀粮,野无不辟土;稔年略可支,歉岁多辛苦。这四句写出了怀柔县自然条件的优越性,为后文的忧患之思作了铺垫。

“太平固佳事”五句,写太平之世的百姓生活:太平固佳事,户口日增许。持盈惕深衷,朝夕遑宁处。所祈邀屡丰,庶可筹助补。此五句写怀柔县在太平之世百姓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生活安定幸福的深切期望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借问亲民官,循吏谁召杜”,写作者向官员询问亲民官的情况,希望他们能像古代的循吏一样勤政为民。

【答案】

译文:

怀柔县山谷平夷,邑内人口众多,县城保存完好,十分古老;家中只有一点粮食,野外没有荒废的土地;丰收的年份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灾害的年份非常辛苦;天下太平实在是好事,但是户籍人口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居安思危,谨慎行事,早晚都感到不安;所祈求的是年年丰收,才能弥补开支;向亲民官打听,谁是循吏,谁曾受到召用。

赏析:

全诗前四句写怀柔县自然条件优越,后六句写太平之世百姓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生活安定幸福的深切期望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中间四句又从太平之世转向太平之难,由百姓的安乐转向国家的忧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矛盾。最后两句又回到太平之喜,希望国家长治久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