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硎一带连寒山,山下出泉为寒泉。
淙淙幽幽赴溪壑,跳珠溅玉多来源。
土人区分称各别,岂能一一徵名诠。
兰椒策马寻幽胜,山水与我果有缘。
就中宧光好事者,引泉千尺注之渊。
泉飞千尺雪千尺,小篆三字铭云峦。
名山子孙真不绝,安在舍宅资福田。
槃陀坐对清万虑,得未曾有诗亦然。
雪香在梅色在水,其声乃在虚无间。
【译文】
寒山千尺白雪覆盖。支硎一带与寒山相连,山下涌出清泉称为寒泉。
淙淙细流幽幽地流向溪壑,跳珠溅玉从哪里汇聚而成?当地土人根据泉水的出处将其区别开来,难道能够一一列举其名称吗?
兰椒手执马鞭寻找幽静的地方,山水与我有缘分啊!其中有一位好事者,引水千尺注入深潭。
泉水飞溅,如雪般洁白,形成一道道小篆刻在岩石上。真名山的子孙代代不绝,他们为何不放弃住宅来积累功德呢?
盘陀石座面对万顷湖光,心中无杂念得未曾有诗也如此。
花香在梅香中弥漫,色彩在湖水中流淌,它们的声响却在虚无缥缈之间。
【注释】
寒山:指浙江天台县西北的灵峰山。传说晋朝道士吴猛曾居此,因而得名。
支硎(xíng):山名,在浙江省桐庐县西。
寒泉:即温泉。
淙淙:水流声。
宧光:唐代诗人王维字。
槃陀:梵语Pandu音译。意译为“平正”。《景德传灯录》卷五:“南岳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大似老僧盘陀坐。’”
清万虑:清静了所有的烦恼和杂念。
雪香:梅花的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山水小品诗。作者通过对支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生观。全诗意境清新、韵味悠长。
首句写支岩高耸入云,积雪皑皑的景象,勾勒出了一幅壮阔的自然画卷,令人神往不已。接着以支岩下的泉水为切入点,描绘出泉水清澈、涓涓细流的情景,进一步烘托了支岩的高远峻峭。
颔联则通过对泉水流向的描述,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泉水比作一位美丽的女子,她轻盈地舞动着身体,向山谷深处奔涌而去。这样的比喻既富有诗意又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了泉水的灵动与美丽。
颈联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心境。诗人认为,那些拥有豪宅华服的人虽然拥有财富,但却没有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而那些舍弃世俗之累、投身于山水田园的人们却能够真正地领略到自然的韵味。这一联诗句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给人以启示。
尾联则以磐陀石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追求清净、远离尘世纷扰的愿望。磐陀石座面宽阔平坦,如同一片清凉宁静的世界。这里,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这片宁静之地,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这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正是诗人所向往的。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悠扬,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观,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看淡、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生观。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自然风光描绘诗篇,更是一首蕴含哲理的人生感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