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见支硎,迎人罨秀色。
一径入松竹,峰秀不可得。
到山始畅然,环秀真奇特。
却失来时径,但见绿云羃。
山川聚灵气,变幻曷有极。
回向参世尊,万虑于以息。
石室及寒泉,一一供游历。
支公鹤不闻,空亭祗留迹。
【解析】
“游支硎”句:游览支硎山。支硎山,位于浙江绍兴县南。
“马首见支硎,迎人罨秀色”两句:从马的头上望见支硎山,迎面扑来的是秀丽的景色。罨,同“掩”。这里指映入眼帘。
“一径入松竹,峰秀不可得”二句:一条小路通向松竹之中,山峰秀丽得无法寻觅踪影。
“到山始畅然,环秀真奇特”二句:到了山中才觉得心情十分舒畅,四周的景色真是奇特无比。
“却失来时径,但见绿云羃”二句:回头发现原来来时的路已经消失,只见满山都是绿色的云彩。羃,同“缭”。这里指缭绕。
“山川聚灵气,变幻曷有极”二句:山川都聚集着灵气,变化无穷。
“回向参世尊,万虑于以息”二句:回转身体面向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万种忧虑便随之消失了。回向,这里指归依。
“石室及寒泉,一一供游历”四句:石室和冰凉的泉水,每一处都是游览胜地。石室,指岩石洞穴。寒泉,指清凉的泉水。
“支公鹤不闻,空亭祗留迹”二句:只有支遁(支公)的鹤没有听说,只留下空空的亭子。
【答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游览支硎山时所作。
首句“马首看支硎”,写诗人骑马远望着支硎山,迎接他的是一片美丽的景色,用一个“迎”字点出诗人对美景的喜爱。
中间四句写诗人沿着山路深入到山中的松竹丛中后,才发现峰峦秀丽得难以寻找踪影。这两句写景,突出了景色之秀美与幽深。
“到山始畅然”一句,写诗人在山中游览的心情舒畅。
接着写诗人游览到山中后,看到四周景色奇异,令人赞叹不已。
最后两句说诗人回头发现原来来时的路已经消失,只见满山都是绿色的云雾。这是写诗人在观赏山中景色时的所见,也暗喻着世事的变幻莫测。
最后两句,写诗人回到庙堂后,心境豁然开朗,所有的烦忧烦恼都消失了。
尾联写诗人来到石室前,看到石壁上刻着“石室”,以及冰凉的泉水,每一处都是游赏的地方。
结尾两句写诗人在石室前驻足,看见空荡荡的亭子,只留下空空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