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镜双湖碧,列障四山青。
一笠搆其间,无乃快哉亭。
既远恰宜视,始静诚堪听。
【注释】
山水八帧:指董邦达的《山水册》中的八幅画,每幅画都有题诗。
夹镜双湖碧:指两片镜子映照在两个湖水上,使湖水显得更绿。
列障四山青:指四个山峰被屏风挡住,使人看不到它们的真实面貌。
一笠构其间:指用斗笠搭建在两片湖水之间,形成一座小桥。
无乃快哉亭:无乃,难道;快哉亭,指一个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的地方。
既远恰宜视,始静诚堪听:既远,即距离遥远;恰宜,恰好适合;始静,即开始安静;诚堪,真的值得。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首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
“夹镜双湖碧”,写诗人坐在湖边,看到对面山上的湖水和对面的天空一样蓝。诗人从自己的角度看,是碧蓝的,从对面山上看,也是碧蓝的,但两者颜色一样,所以诗人说“双湖碧”。“列障四山青”,写诗人从另一角度看,是青的,但四座山都挡住了视线,所以看不见。
这两句诗中没有写到人,但通过写湖水,写天空来表现人的心情和活动。
第三句“一笠构其间”,诗人说自己坐在湖边的亭子上,用斗笠搭在两片湖水之间,形成了一个“桥”。
第四句“无乃快哉亭”,意思是:难道这就是那个令人愉快的亭子吗?
第五六句“既远恰宜视,始静诚堪听”,意思是:如果距离太远,那就不适宜看,如果刚开始很安静,那也不值得听。
整首诗以“快哉亭”为中心,通过描写湖边的景色和诗人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他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快乐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