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岁为灾,饥馑苦已久。
垫居鹄面人,安得饱升斗。
死别妻哭夫,生离儿牵母。
言念民何辜,致此皆予咎。
大臣屡命往,庶吏胥奔走。
帑金曾莫惜,救荒遑恤后。
稍幸室家完,三春兴耜耦。
金堤期永固,疏浚利容受。
凡此人力施,经营曷敢苟。
尤赖天泽垂,余忱能格否。
顷擘奏书囊,喜值嘉禾有。
公田多柄穗,膏壤鲜稂莠。
稍济菜色民,老弱可糊口。
寰区皆赤子,普熟岂易偶。
灾馀得免饥,南望频额手。
多稼敢即侈,一诚矢常守。

【翻译】

淮水每年都是灾难,饥荒痛苦已经很长时间。

流离失所的百姓面如死灰,哪里能得到饱食?

生离死别的妻子哭喊着丈夫,活着离开的儿子牵着母亲。

想到这些受苦的百姓,这是我的罪过啊。

大臣多次命令去救灾,官员们奔波忙碌。

国库的钱财曾不吝惜,救荒的事情哪还顾得上其他?

总算家家户户都平安,三春时节耕田插秧。

堤坝加固希望永固,疏浚河道以便容纳。

所有这些人力施为,经营建设岂能苟且?

尤其依赖天地恩泽,我余下的心意能否感通?

刚刚擘开了奏书的包裹,喜讯传来嘉禾有收。

公田里麦穗丰满,良田里没有害虫。

稍微救济了百姓的生活,老弱都可以吃饱。

全国百姓都是赤子,普天之下普天都是丰收。

灾后余粮得免于饥饿之苦,频频向南方拱手作揖。

多出的粮食不敢奢侈享用,始终忠诚地守护着。

【注释】

  1. 淮水:指淮河。淮河是古代一条重要的河流,它发源于今天的河南省,流经安徽、江苏等省,入海于洪泽湖。淮河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洪水,给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灾害。2. 饥馑:饥荒。3. 鹄面人:形容面容憔悴的人。4. 安得:如何能得,怎样能得到。5. 升斗:古时容量单位之一,十升为一斗,一斗约合十升,故十升为一斗。这里泛指粮食。6. 死别妻哭夫:指夫妻分离,妻子因丈夫死亡而哭泣。7. 生离儿牵母:指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被迫离开父母。8. 致此:导致这种结果。9. 咎:过错,错误。10. 大臣:指政府中的高级官员。11. 庶吏胥奔走:意思是说官员们奔走忙碌,忙于处理各种事务。12. 帑金:国库中的钱财。13. 恤后:照顾到以后的困难。14.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即农历正月、二月和三月。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农事活动的开始。15. 金堤:坚固的堤坝。16. 疏浚:疏通河道,清除堵塞物。17. 施:指施政或措施。18. 余忱:残余的心意,引申为对人民的关怀和爱护。19. 顷擘奏书囊:刚打开奏书的包裹。20. 喜值嘉禾有:高兴地看到庄稼生长得好。这里的“喜”字表示一种喜悦的心情。21. 公田:指国家所有的土地。22. 柄穗:稻子的穗部,通常用来比喻庄稼的长势良好。23. 膏壤:肥沃的土地。24. 菜色民:营养不良的老百姓。25. 赤子:古代称百姓为赤子,即人民的意思。26. 辄侈:任意奢侈浪费。27. 诚矢:真诚的承诺。28. 敢即侈:不敢轻易奢侈浪费。29. 南望:面向南方遥望。30. 频额手:不停地用手背摩擦前额,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31. 多稼:庄稼长得茂盛。32. 辄侈:随意挥霍。33. 敢即侈:不敢轻易挥霍。【赏析】
    这首诗是尹继善写给皇帝的奏章,报告他治理淮河的情况。诗中描绘了淮河沿岸百姓因灾受难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为国家分忧解难的决心和信心。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