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杪迟甘霖,忧怀已不禁。
忽沾盈尺泽,胜获双南金。
乃者夏方半,秧苗方刺针。
高原与下隰,均待天浆斟。
屯云聚复散,震雷久收音。
四野骄阳炽,愁思与日深。
嗟予德诚薄,大君愧知临。
惟此祈年志,夙夜怀钦钦。
伫望有渰兴,慰我三农心。
【注释】
望雨:盼望下雨。
春杪(miǎo):春天末,指暮春。
迟甘霖:迟迟不下雨。
忧怀:忧虑的心情。
盈尺泽:满一尺深的雨水。
胜获双南金:丰收了两遍南方的土地。比喻收获丰富,富足。
乃者:刚才。
夏方半:夏季已过了一半。
秧苗:插秧的幼苗。
高原:地势较高的地区。
下隰(xí):地势较低的地区。
屯云:聚集的云层。
复散:重新散去。
震雷:雷电交加时的声音。久久:很长时间。
骄阳炽:骄阳炙烤。
钦钦:敬爱之意。
夙夜:早晚。
伫望:盼望等待。
渰(yān)兴:云气兴起,即降雨。
【赏析】
《望雨》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四句写久旱之苦及期盼之情;后四句写天意难违、农事大利。全诗以盼雨为主题,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对农业和农民生活的关切,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联“春杪迟甘霖,忧怀已不禁。”点明时令,指出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而好雨仍未来临。“春杪”即春天的末尾。这一句是诗人在描写一种时序变迁的景色,也是表达自己内心愁绪的一种方式。由于连日干旱,庄稼得不到滋润,农民的生活十分困苦,因此诗人不禁忧心忡忡。
颔联“忽沾盈尺泽,胜获双南金。”写雨终于来了,并且下得很多。这里的“盈尺”和“双南金”都是夸张手法,用来形容雨量之多。雨来得快,雨势之大,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喜悦,仿佛得到了双倍的土地一样。
颈联“乃者夏方半,秧苗方刺针。”写夏天已经过了一半,农民们正在忙着插秧。这里的“乃者”是古汉语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这句诗描绘了农民们在炎炎夏日里辛勤劳作的情景。
尾联“高原与下隰,均待天浆斟。”写高山和盆地都在等待着雨水的降临。这里的“高原”和“下隰”分别指山地和低洼地。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说他们都在等着天降甘霖来灌溉田地,使得土地更加肥沃。
尾联“屯云聚复散,震雷久收音。”写天空中的乌云聚集又消散,雷电交加的声音很久没有停歇。这两句诗描绘了天气变化无常的景象。乌云聚集又消散,预示着可能会下雨;而雷电声却久久不停止,说明天气依然炎热。这种天气的变化让农民们感到既期待又担忧。
尾联“四野骄阳炽,愁思与日深。”描述广阔的田野上阳光炽烈,农民们的忧愁和思虑也随着太阳越来越强烈。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阳光比作一个无情的人,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最后两句“嗟予德诚薄,大君愧知临。惟此祈年志,夙夜怀钦钦。”诗人感叹自己的德行不够深厚,不能很好地治理国家;同时他也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皇帝陛下还没有亲自来了解百姓的疾苦。他希望能够通过祈雨的方式来祈求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这里的“钦钦”是敬爱的意思,诗人用它来表达自己对皇帝的尊敬和忠诚。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生活和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