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西山翠如洗,岚光浮座秀尺咫。
似闻钟磬林外鸣,常有云烟峰半起。
就中法海古精蓝,曾游记得禅关美。
风戛松筠纷竽笙,霜酣槲桕垂红紫。
旋开宝殿锁琅珰,法王狮座虔瞻礼。
偶然游戏探曹溪,山僧为我参一指。
今朝望里试重寻,昔犹非昔今岂是。
眺远阁中一览时,由来不隔彼与此。

【注】

法海寺: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

西山:指庐山。

岚光:山间云雾的反光。

精蓝:梵语“精蓝”译为“精舍”,是佛教寺院的名称。

禅关:禅宗称悟理为入禅,禅门之门户曰禅门、禅关。这里指佛门。

风戛松筠:风吹动松竹。

霜酣:霜气浓厚。

槲桕:一种落叶乔木。

探曹溪:到曹溪去参访。曹溪是南岳衡山的名胜古迹,相传为禅宗六祖慧能说法的地方。

由来:历来;从来。

【赏析】

本诗是作者游览庐山时写的一首七绝。诗人以饱蘸着浓墨重彩的笔墨,绘出了一幅瑰丽多彩的庐山图画。

首联写登高望远所见。“雨后西山翠如洗,岚光浮座秀尺咫。”雨后山色分外清新,山峦苍翠明净,仿佛经过洗涤一般。从远处看,山中云雾缭绕,峰峦叠嶂,近处山势秀美,如同咫尺距离。这是对庐山自然风光的概括描写,突出了景色的壮美。

颔联写登山途中所见。“似闻钟磬林外鸣,常有云烟峰半起。”在山中行走,似乎听到钟磬的声响从树林里传来。不时有云雾缭绕在山峰之上,随风飘荡。这是对登山途中所见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颈联写进入法海寺所见。“就中法海古精蓝,曾游记得禅关美。”在这里,诗人走进了一座古老的寺庙——法海寺。这座寺庙历经沧桑,依旧保持着它原有的风貌。曾经在这里游玩过的他,对于这里的禅关美景记忆犹新。这是对法海寺历史和建筑风貌的描绘,也表达了他对寺庙历史的了解和对古代文化的尊崇之情。

尾联写登临法海寺所见。“旋开宝殿锁琅珰,法王狮座虔瞻礼。”随着进入大殿的门口,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起,原来是打开殿堂门的铜环发出的声音。在这里,有一位威严庄重的法王坐在宝座上,虔诚地接受了信徒们的瞻礼。这是对法海寺内部环境和宗教活动的描绘,也是对宗教信仰的表达。

末联写登临法海寺所见及感想。“偶然游戏探曹溪,山僧为我参一指。”有时候,诗人会随意游玩到法海寺附近的某个地方,在那里与山中的僧人交流,寻求人生的指导。有时甚至会得到一位高僧指点迷津。这是对作者与山中僧人交流经历的叙述,也表达了他在人生道路上寻求指引的愿望。

尾联写登上法海寺所见。“今朝望里试重寻,昔犹非昔今岂是。”今天再次登临法海寺,眺望远方。虽然眼前的风景与往日有所不同,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却始终如一。这是对作者个人感受的抒发,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