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华恊帝治,辟门延英俊。
如茅斯拔茹,贤才乃奋迅。
其源苟不清,所用安可信。
求者为虚声,应者为干进。
譬珠在深渊,鱼目难容混。
譬玉在完璞,瑕瑜慎所遴。
履信而尚贤,庶乎天助顺。

【注释】

①恊:通“协”,和睦、融洽。②辟门:开大门,引见贤才。③如茅斯拔茹:像茅草被连根拔起一样。这里比喻贤才被拔举而迅速提拔。④贤才乃奋迅:贤才得以奋发有为。⑤其:指“所用”即“所任用的人”。⑥虚声:虚假的名声。⑦干进:谋取官职。⑧譬珠在深渊,鱼目难容混:好比珍珠深藏在深渊里,鱼眼怎能把它混同?比喻美质的贤能之士被埋没,就像鱼眼那样,不被人识别。⑨完璞:未加工的玉石。⑩履信:遵守诺言。尚贤:崇尚贤能。⑪天助顺:上天帮助那些正直善良的人。⑫履信:遵守信用。⑬尚贤:崇尚贤能。⑭履信:遵守信用。⑮慎所遴(liǎn):慎重地选择。⑯履信:遵守信用。⑰庶乎:大概、差不多的意思。⑱天助顺:上天帮助正义的人。⑲履:践,实践。⑳求者:向别人索取者,指那些只图索取而不择善而行的行为者。㉑虚声:虚假的名声。㉒应者:迎合上意的人。��fc干进:谋求官职。��d譬:比喻。��e完璞:未加工的玉石。��f瑕瑜(yá yu)慎所遴(liǎn):要谨慎地选择。��g瑕(xiá)瑜:玉石上的斑点和光彩。��h履信:遵守诺言。��i尚贤:尊崇贤能。��j履信:遵守承诺。��k贤:贤明的人。��l履信:实践诺言。��m求:索取。��n虚声:虚假的声誉。��o应:迎合。��p干进:谋求做官。��q譬:比方,比喻。��r完璞:未经琢磨的玉原石。��s瑕瑜:玉石中的斑痕和花纹。��t履信:实践诚信。��u尚贤:尊崇贤能。

【赏析】

此诗以议论为主,通过对比的方式,批评了当时一些只图索取而不择善行事、追求名利的行为,同时倡导了尊贤尚德、恪守诚信的政治理念。

首联“重华恊帝治,辟门延英俊”,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于君主治国理政的期盼。“重华”指的是舜帝,是古代传说中的贤君明君,诗人以此自比,希望统治者能够像舜帝那样,重视人才、治理国家。“辟门”则是指开辟大门,迎接天下英才。诗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和培养一批有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颔联“如茅斯拔茹,贤才乃奋迅”,进一步强调了贤才的重要性。诗人用“如茅斯拔茹”比喻贤才被拔举而迅速提拔的情况,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贤才乃奋迅”则表示这些贤才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认可。

颈联“其源苟不清,所用安可信”,诗人提出了对用人原则的质疑。如果一个政权或组织的领导层缺乏清明的品格和道德品质,那么他们所选用的人才也很难令人信服。这里的“所用”指的是被领导者所任用的人才,“安可信”则是对他们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一种怀疑。

尾联“求者为虚声,应者为干进”,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对于那些只图索取而不顾实际能力、只图迎合而上位的人,他们的名声往往是虚假的,他们的行为也是为了谋取私利而不是真正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而那些真正有才能、有德行、有责任心的人,则会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贤君明主的赞美和对当前政治现象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人才有用、社会和谐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人才、尊重知识和经验,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