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我室,清风拂我床。
我思在何所,伊人水一方。
清风拂我床,明月照我室。
肯寻长夜欢,支枕诵无逸。
无逸支枕诵,展转念民依。
孰饥兮缺食,孰寒兮鲜衣。
饥寒切中人,何事不可有。
颓风日以滋,吁嗟谁之咎。
解析
1. 第一段
诗句: “明月照我室,清风拂我床。”
译文: 月光照射我的屋子,微风轻拂我的床。
注释: “明月”和”清风”均为自然景象,分别代表夜晚的光明与凉爽。”照”和”拂”为动词,描绘了月光和风的动作与影响。
2. 第二段
诗句: “我思在何所?伊人水一方。”
译文: 我思念的地方在哪里呢?她在远方的水边。
注释: “思”和”在”均为动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何所”是疑问词组,询问地点。”伊人”是对某个人的称呼。”水一方”暗示了对方的位置是在水边。
3. 第三段
诗句: “肯寻长夜欢,支枕诵无逸。”
译文: 如果寻找长时间的快乐,那么支撑着枕头诵读《无逸》。
注释: “长夜欢”指长时间的乐趣。”支枕”即支撑枕头,可能是由于疲倦或思考而采取的休息姿态。”诵无逸”可能指诵读《尚书·洪范》中关于不懈怠的内容。
4. 第四段
诗句: “无逸支枕诵,展转念民依。”
译文: 虽然诵读《无逸》,但仍旧辗转反侧,思念百姓。
注释: “展转”表示辗转不安、翻来覆去地睡觉。”念民依”中的“念”表示怀念、思考,”民依”可能指的是百姓依赖之意。
5. 第五段
诗句: “孰饥兮缺食,孰寒兮鲜衣。”
译文: 谁没有饥饿的时候?谁没有寒冷的衣物?
注释: 这里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生活困苦的现实。”饥”和”寒”都是生活的基本需求,表达出对贫困生活的同情和理解。
6. 第六段
诗句: “饥寒切中人,何事不可有。”
译文: 饥饿和寒冷都直接伤害人的身体,为何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呢?
注释: 这里的“切中人”形容极度的影响或伤害。”何事不可有”则是反问句式,表示尽管困难重重,但仍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7. 第七段
诗句: “颓风日以滋,吁嗟谁之咎。”
译文: 颓废的风气一天天增长,唉声叹气,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呢?
注释: “颓风”形容不良风气或趋势。”日以滋”意味着不断增长或加剧。”吁嗟”是叹息的声音,表示不满或遗憾。”责”是责备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困境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通过对比自然的美景与人间的苦难,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