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闲境自幽,树老园更古。
况复近西山,云气时吞吐。
结茅为屋宇,欲识农家苦。
俯仰觉安和,何必夸瑶圃。

注释:

  • 暮春圆明园即景杂赋五首 其四
  • 心闲境自幽,树老园更古。
  • 况复近西山,云气时吞吐。
  • 结茅为屋宇,欲识农家苦。
  • 俯仰觉安和,何必夸瑶圃。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暮春时节访问圆明园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 心闲境自幽,树老园更古。
  • “心闲境自幽”:诗人心情悠闲时,四周景色显得格外幽静。
  • “树老园更古”:树木年岁增长,使得园林更加古雅。
  •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和自然的古朴美。
  1. 况复近西山,云气时吞吐。
  • “况复近西山”:既然已经靠近西山,意味着诗人可能正在观赏西山的景色。
  • “云气时吞吐”:形容西山上云雾缭绕,时而隐现在山间,时而消散于天际,增添了山峦的神秘感。
  • 这里通过描绘西山的景象,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变幻莫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沉思。
  1. 结茅为屋宇,欲识农家苦。
  • “结茅为屋宇”:诗人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草屋作为居所。
  • “欲识农家苦”:想要了解农家的生活艰辛,体验农耕劳动的辛苦。
  • 这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农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希望通过亲身体验来更深切地感受农村的风土人情。
  1. 俯仰觉安和,何必夸瑶圃。
  • “俯仰觉安和”:从高处俯瞰四周,感到一切都那么和谐安宁。
  • “何必夸瑶圃”:没有必要再去赞美那瑶台玉苑的华丽,因为眼前的自然美景已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 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繁华的超脱态度,表达了一种追求简朴、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朴生活的珍视。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