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涵背水白,户对面山青。
触目乐仁知,因心契澹宁。
志明净波澈,远致耸峰亭。
交养动还静,相忘色与形。
取名缘蜀史,玩象在羲经。
敬忆含饴处,尧文此式刑。

【解析】

本诗为题澹宁堂之作,以“淡泊”为旨,写诗人在澹宁堂的所见所感。首联写景:“窗涵背水白,户对面山青。”窗户映入的是水波的倒影,而门则面对的是远处的青山,山水相映成趣,景色宜人。颔联点明主题:“触目乐仁知,因心契澹宁”。看到这样的美景,心中自然生出“乐仁知”之情,而这种心境正是与“澹宁”相契的。颈联进一步阐述:“志明净波澈,远致耸峰亭。”“志明”指心胸明朗;“净波”指清澈透明的流水,“远致”指远方的胜地,“耸峰亭”指高耸入云的山峰上的亭台。此联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尾联写景抒情:“交养动还静,相忘色与形。”交养是指交相辉映,互相滋润;动静相宜,相互交融。此联写山之静美,水之灵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结句“相忘色与形”是说,虽然山水各有其形态,但彼此之间可以忘记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即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尾联写山水,意在表达自己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答案】

①这首诗是诗人题澹宁堂时所作,全篇都是写景,抒发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②第一联写景:窗户映入的是水波的倒影,而门则面对的是远处的青山。③第二联点明主题:看到这样的美景,心中自然生出“乐仁知”之情,而这种心境正是与“澹宁”相契的。④第三联进一步阐述:志向清明如水,胸怀光明磊落。⑤第四联写景:高耸入云的山峰上的亭台,交相辉映,互相滋润。⑥第五联写景:山与水各具其态却又能彼此忘记颜色与形状。⑦第六联写景:虽山水各有其形态,但彼此之间可以忘记它们的颜色和形状,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⑧最后两句写山水之景,意在表达自己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⑨赏析:诗人在澹宁堂中观赏山水之美,心情愉悦,胸襟开阔,于是挥笔作此诗以记游。首联写景,开门见山,先声夺人。二、三联进一步描绘景色,四、五联写景抒怀。六、七联写景抒情,将情与景融为一体。末联写景收束全篇,点出题意,余韵不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