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涵虚处,襟怀朗鉴馀。
际空常澹澹,照物祇如如。
目远随飞鸟,心闲玩戏鱼。
碧犹喜云敛,纹不藉风舒。
信是得神画,堪通论政书。
凭阑适几暇,絜矩每开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天水涵虚处,襟怀朗鉴馀。
“天水涵虚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天空与水面交相辉映,形成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这里的“天水”指的是天空与大地的交接处,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而“涵虚处”则是指这种交接的地方,充满了深邃与神秘。
“襟怀朗鉴馀”,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画面的美感。在这里,“襟怀”是指胸怀、心境,而“朗鉴馀”则是指在广阔的空间中,心胸开阔,目光如炬。这种境界让人感到心灵的宁静与愉悦。
际空常澹澹,照物祇如如。
“际空常澹澹”,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流动的景象。这些云彩如同水墨画中的笔触,轻盈而自由地飘动着。而“照物祇如如”,则是指这些云彩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柔和而明亮,仿佛是自然界的一种和谐之美。
这两句诗通过对天空中云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目远随飞鸟,心闲玩戏鱼。
“目远随飞鸟”,描述了诗人观察天空中飞鸟的情景。这里的“目远”是指目光远眺,而“随飞鸟”则是指随着鸟儿的飞翔而欣赏它们的美丽。这种观察方式让诗人的心灵得到放松,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心闲玩戏鱼”,则是描述诗人在闲暇之余,观赏水中游动的鱼儿。这里的“心闲”是指心情轻松愉快,而“玩戏鱼”则是指在水中与鱼儿嬉戏玩耍,享受与自然的亲近。这种生活方式让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与大自然为伴,享受宁静与美好。
碧犹喜云敛,纹不藉风舒。
“碧犹喜云敛”,描绘了天空中云彩的变化。这里的“碧”指的是蓝天,而“犹喜云敛”则是指即使天空中云彩逐渐消散,但仍然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这种变化让人感到生活中的起伏不定也是一种美丽与和谐。
“纹不藉风舒”,进一步强调了天空中云彩的美丽。这里的“纹”指的是云彩的形状,而“藉风舒”则是指云彩在风的影响下舒展开来。这种对比让云彩更加生动有趣,也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信是得神画,堪通论政书。
“信是得神画”,这句话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信”是确信的意思,而“得神画”则是指这幅画作如同神灵所创作一般,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这种评价体现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高超理解和赞赏。
“堪通论政书”,则是说这幅画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可以用来探讨政治问题。这里的“论政书”指的是讨论国家大事的书籍。通过这幅画作,人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政治问题,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凭阑适几暇,絜矩每开予。
“凭阑适几暇”,描述了诗人坐在栏杆上,欣赏美景的悠闲时光。这里的“凭阑”是指倚靠在栏杆上,而“适几暇”则是指在这样的时刻里感到身心愉悦。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平静与美好。
“絜矩每开予”,则是说在这种悠闲的时光里,诗人能够不断反思与思考自己的人生。这里的“絜矩”是指保持端正的姿态,而“每开予”则是指这种思考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思考,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智慧与力量,从而更加勇敢地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与机遇。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生追求。它既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也是一篇关于人生哲学的思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