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如活画,面面向人前。
拱北近仙境,维南带古边。
堂皇开太室,俎豆展宾筵。
风自无尘地,云犹歌旦年。
骋怀真致静,得句欲捐妍。
最喜翠微表,洪崖可拍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中描绘了常山峪行宫的美景,以及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我们来看第一句:“好山如活画,面面向人前。”这是对常山峪行宫周边景色的描述,将山脉比作一幅生动的画作,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接着,第二句“拱北近仙境,维南带古边。”则是描绘了行宫附近的地理环境,拱北(即山峰)如同仙境一般美丽,而维南则连接着古老的边界地带。
第三句:“堂皇开太室,俎豆展宾筵。”描述了行宫内部的宏伟景象,太室(古代帝王祭祀的地方)在此敞开,而俎豆则摆放在宴席上,象征着尊贵和礼仪。这里的“俎”指的是祭祀时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豆”则是与祭祀相关的乐器。《诗经·小雅·甫田》中有“黍稷稻粱,匪饭匪稼,夺酒湑羹,适我愿兮”之句,可见古人对于宴会的讲究。
第四句:“风自无尘地,云犹歌旦年。”表达了诗人对清新空气的向往,认为大自然中的风和云都是如此纯净无暇,仿佛可以听到它们在歌唱。这里的“歌”、“旦年”都暗示着美好的时光。
第五句:“骋怀真致静,得句欲捐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于自然之美的感受。这里的“骋怀”意为畅怀,“真致”则表示真挚的情感,“捐妍”则是舍弃过分的修饰。整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华丽。
第六句:“最喜翠微表,洪崖可拍肩。”最后一句是对行宫周围景色的喜爱之情。“翠微”指的是青山,“洪崖”则是传说中的仙人,这里用以象征行宫周围的自然美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美景的赞叹和喜爱之情。
此诗通过对常山峪行宫及其周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字艺术的独特见解,强调了真诚情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