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迥得高台,春风小憩来。
竹垆仿惠上,凤饼出闽隈。
第一泉犹近,彼双符慢催。
试看文武火,绝胜圣贤醅。
咏继三清句,香生大邑杯。
君谟因事纳,遐想信忠哉。

【注释】

  1. 赋得春风啜茗台:即题名。啜茗,品茶。啜,品尝。
  2. 因迥得高台:因为地势高远而得到一座高地。因,因为。迥,高远。
  3. 春风小憩来:在春风中休息。小憩,稍作休息。
  4. 竹垆仿惠上:模仿古代诗人陶渊明在东晋时隐居的竹林里煮食、饮酒的情景。竹垆,竹制酒炉。仿,模拟。
  5. 凤饼出闽隈:用福建特产的凤饼(一种糕点)代替了普通的饼。
  6. 第一泉犹近:指离此不远的第一口清泉。第一,第一流,此处形容清泉甘甜。
  7. 彼双符慢催:用“双符”代指两个杯子,慢慢品味美酒。双符,两个酒杯。慢,慢慢地。
  8. 试看文武火:试着观看烧火的文武火候。文火,小火;武火,大火。比喻烹饪技艺的高下不同。
  9. 绝胜圣贤醅:比圣贤的酒好喝。圣贤,古代对道德高尚者的尊称,这里泛指古人。醅,未经过发酵的酒。
  10. 咏继三清句:以《诗》赞美道教创始人三清。
  11. 香生大邑杯:香气从大邑(地名)的美酒杯中散发出来。
  12. 君谟因事纳:指司马光因事而接受贿赂。君谟,司马光的字。
  13. 遐想信忠哉:遥想司马光确实是忠诚的人。遐想,遥远地想象。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当时苏轼任端明殿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礼部尚书等职。此诗为送人至福建而作,表现了他对友人远行的关心之情。

首联“赋得春风啜茗台,因迥得高台,春风小憩来”,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色图。作者借春风之便,来到了高高的茶台之上,享受着春日的暖阳和清新的空气。这里的“春风”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文人墨客心中的诗意表达,象征着美好、生机与希望。

颔联“竹垆仿惠上,凤饼出闽隈”,则进一步展现了地方特色。作者用竹子搭建的炊烟缭绕的酒炉象征了高雅的生活情趣,而福建出产的凤饼则代表了当地的美食特色。这两句通过对地理环境和食物特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到达的地方的期待和向往。

颈联“第一泉犹近,彼双符慢催”,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眼前的景致。作者提到了第一口清泉,暗示了友人即将抵达的地方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他也将朋友比作两个杯子,暗示着友情如同美酒一般醇厚,值得细细品味。

尾联“试看文武火,绝胜圣贤醅”,则是对友人即将到来的美好祝愿。作者借用烹饪中文武火候的不同,来形容友人性格中的文武兼备,既有文雅的气质又有武断的魄力。最后一句“绝胜圣贤醅”,则是对友人人品的肯定,认为他的为人比古代圣人还要出色。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也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祝福和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