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剥辞芳埭,成章肖碧岑。
条枚原好在,拱把漫重寻。
抱石标奇嶂,生厓忆故林。
堪因悟名实,谁与辨陶阴。
不遇盘根质,安知君子心。
中山蜚藻翰,理趣照来今。

木假山六韵

既剥辞芳埭,成章肖碧岑。

条枚原好在,拱把漫重寻。

抱石标奇嶂,生厓忆故林。

堪因悟名实,谁与辨陶阴。

不遇盘根质,安知君子心。

中山蜚藻翰,理趣照来今。

【注释】:

(1)“木假山”是古代一种装饰性的园林建筑,以木头或石头制成,形状像山峰一样,用来装点庭院或寺庙。这里指诗人的家宅中的假山。

(2)“既剥辞芳埭”,既剥:去掉;芳埭:美玉,这里比喻假山的美玉。

(3)“成章肖碧岑”,成章:写成诗文;肖:像;碧岑:青翠的山岭。

(4)“条枚原好在”,条枚:树木的枝条;原好:本来很好。

(5)“拱把漫重寻”,拱把:曲柄,这里泛指弯曲的形状;重寻:仔细寻找。

(6)“抱石标奇嶂”,抱石:抱着岩石;标:标志;奇嶂:奇特的山峰。

(7)“生厓忆故林”,生厓:生长在崖上;故林:过去的树林,这里指假山旁边的自然山林。

(8)“堪因悟名实,谁与辨陶阴”,堪:值得;名:名称,名声;实:实际;陶阴:陶渊明,东晋诗人,有《归园田居》等作品。这里是说,诗人欣赏假山的形胜,领悟到名实相副的道理,不知道是谁懂得这个道理。

(9)“不遇盘根质,安知君子心”,不遇:不曾遇到;盘根:古书上形容树木根部盘结的样子;质:本质;安知:怎么知道。

(10)“中山蜚藻翰,理趣照来今”,中山:指作者居住的地方;蜚藻翰:飞扬的文采;理趣:道理和趣味;照:照耀。

【赏析】:

这首七绝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作者家的假山。假山由木头或石头制成,形状像山峰一样,用来装点庭院或寺庙。诗人对这种景观很欣赏,觉得它既有天然之美,又富有人工之巧。

首联“既剥辞芳埭,成章肖碧岑”两句,诗人首先从假山的外观上写。既剥辞芳埭:既剥,去掉;辞芳埭,美玉,这里比喻假山的美玉。成章肖碧岑:成章,写成诗文;肖,像;碧岑,青翠的山岭。这两句的意思是:“已经去掉了那多余的雕饰,就像一块美玉那样,做成了一座山。”接着诗人又从山的造型上看。条枚原好在,条枚,树木的枝条;原好,本来很好。拱把漫重寻:拱把,曲柄,这里泛指弯曲的形状;重寻,仔细寻找。抱石标奇嶂:抱石,抱着岩石;标,标志;奇嶂,奇特的山峰。这两句的意思是:“弯曲的枝干,本来就是很好的;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也值得仔细寻找。”最后两句“生厓忆故林”,生厓,生长在崖上;故林,过去的树林,这里指假山旁边的自然山林。这两句的意思是:“生长在崖上的这些树林,让我想起了过去的树林。”

次联“堪因悟名实,谁与辨陶阴”两句,诗人开始深入地描写假山。堪因悟名实:堪,值得;悟,领悟;名,名称;实,实际;名实相副。谁与辨陶阴:谁与,谁能知道?陶阴,陶渊明,东晋诗人,有《归园田居》等作品。这两句的意思是:“正因为这样,我才能够领悟到,名字与事物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不知道有谁能了解这个道理呢?”

第三联“不遇盘根质,安知君子心”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不遇盘根质:不遇,不曾遇到;盘根,古书上形容树木根部盘结的样子;质,本质;安知,怎么知道。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不曾遇到过盘根错节的树根,又怎么能知道君子的心呢?”“中山蜚藻翰”句,中山,指作者居住的地方;蜚藻翰,飞扬的文采;理趣,道理和趣味;照,照耀。这两句的意思是:“中山的文采飞扬,就像天上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最后一句“理趣照来今”,理趣,道理和趣味;照,照耀。这两句的意思是:“道理和趣味一直照耀着今天。”

整首诗通过对假山的描绘赞美了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还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追求自然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