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勋明峻德,首切授时心。
悬象占宾饥,推天示总林。
羲和咨叔仲,寒暑酌盈侵。
置闰昏中定,归奇卦扐寻。
成章兮气朔,同律协阳阴。
三百六旬准,春秋冬夏谌。
明堂扉左阖,高阁漏低斟。
万古畴人则,司民是所钦。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历法和时间管理。以下是逐句的释义:

  1. 赋得闰月定四时(诗题)
  • “赋得”是一种文体,通常用于诗歌创作,需要诗人自己发挥。
  • “闰月定四时”意味着通过调整闰年来调整四季的时间。
  1. 放勋明峻德,首切授时心。(作者自比)
  • “放勋”可能指古代的一个贤明的君主。
  • “明峻德”表明其品德高尚,正直无私。
  • “首切授时心”暗示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历法。
  1. 悬象占宾饥,推天示总林。(天文观测)
  • “悬象”可能是指悬挂的星象图或仪器。
  • “占宾饥”意味着观察天象预测人间是否发生饥荒。
  • “推天示总林”暗示通过对天象的观察来指导农业种植。
  1. 羲和咨叔仲,寒暑酌盈侵。(季节变化)
  • “羲和”可能是指古代的司天之神。
  • “咨叔仲”意味着询问或咨询其他官员。
  • “寒暑酌盈侵”意味着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农事活动。
  1. 置闰昏中定,归奇卦扐寻。(历法调整)
  • “置闰”是指设定闰年。
  • “昏中定”可能是指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进行计算。
  • “归奇卦扐寻”涉及到对历法中的奇数年份进行调整。
  1. 成章兮气朔,同律协阳阴。(节气划分)
  • “成章”可能是指完成一篇文章或一项计划。
  • “气朔”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
  • “同律协阳阴”意味着通过统一的规则和标准来协调阴阳。
  1. 三百六旬准,春秋冬夏谌。(时间周期)
  • “三百六旬”是指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大约为三百六十年。
  • “春秋冬夏谌”意味着这个周期与一年四季的变化相符合。
  1. 明堂扉左阖,高阁漏低斟。(建筑结构)
  • “明堂”可能是古代的一种大型建筑物。
  • “扉左阖”可能是指门的开闭方式。
  • “高阁漏低斟”可能是指高阁上的计时器或滴水计时器。
  1. 万古畴人则,司民是所钦。(贡献与责任)
  • “万古畴人则”意味着历代的学者都遵循他的法则。
  • “司民是所钦”意味着他的职责是管理人民并受到尊敬。

赏析: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历法和时间管理的关注以及他的责任感。诗人通过观察天文现象、制定历法、调整季节变化等手段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诗中充满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人民的关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