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司林囿,行围便一过。
同民诚有愧,为阱底教讹。
部落输诚久,屏藩效力多。
相于禁剪伐,更且谨谁何。
除道心犹悚,近光肩欲摩。
善为安畜牧,永久沐恩波。

【注释】

翁牛特:即乌喇卫,明永乐年间所置。分界司:即分界卫。林囿(rǒng):指苑囿。行围:狩猎。同民:指当地人民。阱底:陷人陷阱的底部。教讹:教导、引导。屏藩:指边疆地区。禁翦伐:禁止随意砍伐。更且谨谁何:更加谨慎地管理。除道心犹悚:除去道路上的恐惧和忧虑,仍感到不安。近光肩欲摩:形容接近边关时,肩上似乎要被摩擦到。安畜牧:安定牧业生产。沐恩波:接受恩惠和庇护。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初年诗人在翁牛特部落巡视时写的。当时,明朝对边疆地区实行“以夷制夷”的策略,一方面派大臣出镇,另一方面又让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来京朝贡,表示臣服。作者通过巡视,看到了边疆民族地区的一些情况。

一、二句说朝廷派出大臣出镇,并令其巡视各地。“分界司”,是巡视地点之一;“林囿”,则是指巡视的范围,包括苑囿。“行围”,指打猎,这里用打猎来比喻巡查。“便一过”,是说巡查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三、四句写当地人民对朝廷使者的态度。“为阱底教讹”,意为当地百姓把朝廷使者当作陷阱里引诱他们的人。“诚有愧”,说明使者也感到对不起百姓。“为阱底教”,意思是朝廷使臣被百姓欺骗,而百姓却反过来欺骗朝廷的使臣。

五、六两句写朝廷使臣在地方上的收获。“部落”,指各少数民族;“输诚久”,“屏藩效力多”,意谓少数民族长期向朝廷纳贡,为朝廷效力。“屏藩”,本指屏障和藩篱,这里指边疆地区。“禁剪伐”,意为不许随意砍伐林木,以保边防安全;“更且”二字承上文而来,意思是更加谨慎地去管理边防。

七、八句写朝廷使臣的作为。“相于禁剪伐”一句中“相于”二字,可能是笔误,应作“更”。“更”,即更加;“谨”字在这里是形容词,意为谨慎、小心。“谁何”,古代对行人的称呼,这里是说更加谨慎地管理道路。这两句是说,朝廷使臣在巡视过程中,除了处理日常行政事务之外,还特别加强了对边防的管理,以确保国家的安宁和边境的安定。

九、十句写朝廷使臣的工作成效。“除道心犹悚”,意味着虽然已经解除了路上的恐惧和忧虑,但仍感到不安;“近光肩欲摩”,意为靠近边关时,肩上似乎要被摩擦到。“近”,靠近;“光肩”,指肩膀暴露出来;“摩”,摩擦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朝廷使臣在巡视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感到不安和紧张。

十一、十二句写朝廷使臣的工作态度。“善为”,是说善于做好;“安畜牧”,意谓安定畜牧业,使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沐恩波”,意为接受朝廷恩惠和庇护。这两句是说,朝廷使臣在巡视过程中,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为老百姓带来安宁的生活。

十四句总结全文。“永久沐恩波”,意思是永远受到朝廷的恩惠和庇护。“沐恩波”与前文中的“沐恩波”相照应,表明朝廷使臣的工作得到了长久的认可和支持。整首诗表达了朝廷使臣在巡视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日常工作任务,还注重加强管理和安抚边疆居民,为国家和百姓带来利益,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朝廷使臣还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