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制传西海,佳名锡上京。
欲穷千里胜,先办寸心平。
能以遥为近,曾无浊混清。
一空初不照,万象自然呈。
云际分山皱,天边数鸟征。
商书精论政,曰视远惟明。
千里镜
巧制传西海,佳名锡上京。
欲穷千里胜,先办寸心平。
能以遥为近,曾无浊混清。
一空初不照,万象自然呈。
云际分山皱,天边数鸟征。
商书精论政,曰视远惟明。
注释
- 巧制传西海:精巧的制作技艺流传到遥远的西海。
- 佳名锡上京:美好的名声被赐予了京城。
- 欲穷千里胜:想要探寻千里之胜景。
- 先办寸心平:首先要让内心平静,不为外物所动摇。
- 能以遥为近:能够将遥远的视为接近的。
- 曾无浊混清:从未有过浑浊与清澈的混淆。
- 一空初不照:一开始它并不照亮什么。
- 万象自然呈:万物自然呈现。
- 云际分山皱:在云端的交界处,山脉显得皱褶不平。
- 天边数鸟征:天边有数只鸟儿飞过。
- 商书精论政:商朝的书籍精深地论述了政治。
- 曰视远惟明:这被称为“望远处才能看得更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千里镜的制作及其特性,表达了诗人对观察、理解世界的独特视角和哲学思考。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形容词,如“巧制传西海”、“佳名锡上京”展现了千里镜的高超工艺和珍贵地位;而“先办寸心平”则是强调了使用千里镜时的心态调整,即保持冷静和专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对千里镜特性的描写,引出了关于观察、认知世界的深刻哲理。诗中多次提及“望”,象征着远见和深邃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事物本质和真相追求的渴望。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知识和技术的重视,以及他们在探索自然和社会现象中的严谨态度。
此诗不仅是对千里镜这一具体器物的描绘,更是对一种观察世界的哲学方法的阐述,展现了诗人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