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霁色满平皋,唳出仙喉调自高。
举似华亭寄清怨,不知为陆抑为陶。
【注释】:
平皋:平缓的丘陵。霁色:雨后天晴的景色。仙喉:指画鸟叫声宛转,像仙女的歌声一样美妙。举似:比喻。华亭:地名,这里泛指华亭县。陆:陆游。陶:陶渊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谷祥仿夏森画册二十六帧中的第十四帧《平皋清唳》的题咏。诗的前两句写秋日清晨,平缓的丘陵上,雨后初晴,满山遍坡都是疏林,林中传来阵阵清脆的鸟声,那声调宛然如仙乐悠长、悦耳动听。后两句则以“举似”(比拟)手法来表达对画中鸟声的喜爱之情,并由此联想到了历史上两位著名的文学家——华亭(今属浙江)人陆龟蒙和陶渊明。陆龟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曾隐居不仕;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人,他弃官归隐田园,过着隐居生活,两人都崇尚自然,不慕名利。诗人用“不知”两字,表明自己对陆、陶二人的钦佩与向往之情。全诗以景入诗,情景交融,既写出了景物之美,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