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漫天野渡滨,柴门不见夜归人。
藉知小夏法无匹,更忆长卿句有神。
【注释】
风雪(名词)
漫天:无边无际
野渡:(地名):泛指荒郊野外的渡口
滨:近岸
柴门:用柴草等做门的门,形容简陋朴素
小夏法:指画法小而精致
匹:相等
长卿句:指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楚客之歌曰‘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这里指代《子虚赋》
有神:指文采飞扬
【赏析】
这首诗是王谷祥仿夏森画册二十六帧中的第十二帧,题咏的是《风雪归人》。诗人在描绘了一幅风雪漫天野渡滨的图景后,接着以“柴门不见夜归人”一句点明了画面的主题。这两句诗通过“风雪”“柴门”这一组意象,巧妙地勾勒出了一个荒凉萧瑟、人踪绝灭的景象,使人感到寒气逼人、阴森恐怖。诗人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雪比作了无边无际的野渡滨,使风雪显得更加狂野。而夜晚的“柴门”,则被比作了一位“夜归人”,使“夜归人”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在描绘出这幅凄凉景象的同时,诗人又巧妙地运用了对仗手法,将“藉知小夏法无匹”与“更忆长卿句有神”进行了对比。前者表达了诗人对绘画技巧精湛、风格独特的赞美之情;后者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学才华高超、文采飞扬的羡慕之意。这种对比手法使诗句更具有了层次感和深度感,同时也更加突出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向往。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含蓄。通过对风雪、柴门等意象的巧妙运用,以及对小夏法、长卿句等文学术语的引用,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荒凉萧瑟、人迹罕至的艺术境界,表达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诗句更具有了层次感和深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