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笋成篁绿郁森,非耽幽籁学虚心。
如云伐木兴宵雅,亦欲频游君子林。
诗句释义:
宾竹室 - 这句诗可能指的是作者在宾地(或某地)的竹林中居住,或者是在竹制的小屋里休息。”宾”可能是地名或是主人对客人的一种称呼。”竹室”则指代一个由竹子建造的住所,这在古代文人雅士中较为常见,象征着清雅、高洁的生活情趣。
新笋成篁绿郁森 - “新笋”指的是春天刚长出来的嫩竹子,”成篁”则是形容这些竹子长成了整齐的行列。”绿郁森”描绘了竹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景象。
非耽幽籁学虚心 - “幽籁”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声音,如鸟鸣、溪流等自然之声。”学虚心”意味着学习、模仿自然,保持一颗虚怀若谷的心态。整句诗表达了诗人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不被世俗所累,向往隐逸生活的态度。
如云伐木兴宵雅 - “如云”形容树木众多,如同云朵一般密集。”伐木”则是指砍伐树木的行为。这里的”兴宵雅”可能指的是因砍伐树木而引起的夜晚的雅致氛围,也可能是描述砍伐之后留下的空地上的美丽景色。
亦欲频游君子林 - “君子林”是比喻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聚集的地方,也暗指竹林。诗人想要多次游览这样的高雅之地,以此来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译文:
宾竹室,
新笋成篁绿郁森。
非耽幽籁学虚心。
如云伐木兴宵雅,
亦欲频游君子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林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首句”宾竹室”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即竹制小屋,这既是生活环境,也可能隐含着诗意的居所之意。第二句”新笋成篁绿郁森”则形象地描绘了春笋破土而出,竹子生长茂盛的情景,体现了生命的勃发和自然的美。第三句”非耽幽籁学虚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喧嚣世界的超脱,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虚心的态度。第四句”如云伐木兴宵雅”则描写了因砍伐树木而引发的夜晚景象,这种变化可能象征着一种从喧闹到宁静的转变,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亦欲频游君子林”则表达了诗人想要频繁访问那些高尚人物的聚集地,以此提升自己,这也是对诗人理想生活的写照。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竹景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心灵净化的生活理念。